天下第一清官“包拯”,墓室出现在安徽,金丝楠木棺材令人震惊

小能 0 2024-04-21

第一清官包拯墓,豪华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天下第一清官包拯的墓被发现,就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个钢厂内。

这件事情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安徽发现包拯墓,那河南巩义的包公墓又是怎么回事呢?

两个包公墓,究竟哪个才是真的呢?

巩义的包公墓,紧邻着宋真宗陵也就是永定陵,两者相距1公里左右,是宋真宗陪葬陵墓的一部分。

陵墓没有多么豪华,从外看只是高出地面没多少的小土堆。

墓道前面的神道还能看到遗留下来的石望柱、石羊和石虎,这些陪葬品的摆放也是按照宋朝礼制来的。

墓碑上刻着“宋丞相包文公墓碑记”,如今那几个大字已经被消磨得模糊不清了。

其实这座包公墓在1949年之前就被人盗掘了,发现的时候,墓碑倒地,现场一片凌乱,后来经过休整才成为了如今的模样。

史书上记载,包拯生前在河南开封做官,64岁的时候,因为病重不治身亡,遗体埋在距离开封不远的巩义也是说得通的。

不过这么说,安徽就不乐意了。

包拯生前虽然在开封做官,而且还是在开封病逝的,但安徽才是包拯的家乡。

古人都讲究落叶归根,包拯去世后,遗体被安葬在老家安徽也不是没有可能。

更何况,安徽真的发现了一座包公墓。

1973年3月10日,安徽日报上一则不起眼的通知,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

当时安徽合肥第二钢铁厂要新建石灰窑,在钢铁厂附近的选址范围内,有一座坟墓需要迁葬,这则通知是要寻找坟墓的后人,尽快安排迁葬的相关事宜。

如果超过时限这座坟墓没人认领,就会被施工队当成无主荒坟进行处理。

最重要的是,报纸上还特意注明了,这座坟墓很有可能是包公墓。

相关文物部门得知消息后,立即派遣专家组前去进行实地考察。

如果真的是包公墓,那就属于历史文物,墓主人的骸骨和陪葬品必须要保护起来,不能遭到人为的破坏。

那么考古专家从墓室中发现了什么? 到底哪一座,才是真的包公墓呢?

历史上的包公,并非我们看到的那样?

清官包拯下葬时用的竟是金丝楠木棺材,其豪华程度让在场所有的人都瞠目结舌,这完全颠覆了群众心中,包拯的清廉形象。

1973年安徽省包公墓的发掘工作正式展开,令人震惊的是这座墓葬规模宏大,包含了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墓室。

专家推测这是一座家族墓葬,由于墓室众多,商讨后他们一致决定,先从主墓西南角的那座墓室挖起。

没想到这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墓室内,竟然陈列着一具上好的金丝楠木棺材。

棺材底部还有6个,用来抬棺的大铁环,在古代能用得起金丝楠木棺材的都是达官显贵,身份地位极高,一生为官都清正廉洁的包公,会用金丝楠木棺材下葬吗?

另外让专家们感到疑惑的是,这等上好的金丝楠木棺材,葬在如此简陋的墓室中,显得非常突兀,墓室和棺椁的身份地位,完全不匹配。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打开棺椁后,里面的一幕更是让考古专家震惊不已。

豪华的金丝楠木棺材内,没有什么陪葬品,只有一堆零散的碎骨陈列在棺底,另外还有几块儿碎掉的墓志铭。

出现墓志铭,这对考古人员来说是一件好事,上面记载的文字信息就是破解谜题的关键。

专家对上面的文字进行了解读,其中16个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沸腾了。

“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

包公生前的职位是枢密副使,去世以后被皇帝追封为吏部尚书,谥孝肃。

从这块儿墓志铭上的文字可以判断,墓主人正是包公。

另外专家还发现另一块儿墓志铭上,记录着包公夫人的生前事迹。

难道这个金丝楠木棺椁内,葬着包公夫妇俩人吗?

专家把那堆碎骨拿去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骸骨的主人是一名成年男性,而且已经上了年纪。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包公去世的时候64岁,跟骸骨的鉴定结果相匹配,这就意味着,棺材内的骸骨,极有可能是包公本人的。

不过让专家不能理解的是,包公的金丝楠木棺材,葬在距离主墓室不远的简陋墓室中,那主墓室中的墓主人又是谁呢?

发现了包公夫人的墓志铭,那她的骸骨又去了哪里呢?

金丝楠木傍身,铁面无私只是作秀?

这是考古专家见过的最干净的墓室,被多次盗掘之后,墓室内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就连墓主人的骸骨都没有留下。

专家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起身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他们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块儿碎石,清理过后发现那块儿碎石正是包公夫人墓志铭缺损的那一块儿。

拼凑在一起就是一块儿完整的墓志铭。

专家推测,包拯夫人的墓志铭是从主墓室转移到另一个较小的墓室中去的,墓志铭也是在转移的过程中碎成了多块儿。

难道说包公和夫人的遗骸,一并转移到了其他墓室中安葬了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包公夫人的骸骨怎么就不见了呢?

就在考古专家陷入一团迷雾中的时候,当地的一位村民主动找来了。

村民自称是包公墓的守墓人,这座规模宏大的家族墓园中,并没有包公的墓室,真正埋葬包公的地方,就在家族墓园后面的油菜地里。

根据村民的指示,考古专家来到了油菜地,半信半疑地开始了发掘工作,还真给他们挖到了东西。

在油菜地下面,有一座规模不小的石造古墓。

进入墓室中,眼前的一幕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墓室中被毁坏得十分严重,一片狼藉,显然遭到过多次的盗掘。

相比起普通贪财的盗墓贼,这座墓室的破坏程度,更像是人为的泄愤。

那么这座古墓,会不会就是包公墓呢?

随后专家在墓室的陪葬品中,找到了头戴道冠的木甬。

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典籍,专家确定了陪葬的木甬是十二式神之一,在宋朝只有二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享受这样的墓葬规格。

不过只凭借陪葬品还不能判断,墓主人就是包公。

随后专家又在墓室中找到了安置包公墓志铭的砖台,种种迹象都表明,考古专家当下找到的这座墓室就是安葬包公遗骸的真正地方。

而当初他们发现墓志铭残片和金丝楠木棺材的墓室,则是后来的迁葬墓。

那么包公为什么放着豪华的墓室不要,偏偏被安葬在狭小简陋的墓室中呢?

为此专家翻阅了不少典籍资料,从中找到了与这件事情密切相关的一段史实。

在宋朝末年,金兵崛起,他们不仅四处征战,还四处盗掘坟墓,疯狂程度令人咋舌。

包公是北宋时期的二品官员,金兵连小坟小冢都不放过,更何况是二品官员的墓室呢,那是金兵盗掘的主要目标之一。

包公后人为了保护先人的遗骨,于是就把棺椁和墓志铭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他们选择了一处并不起眼的小墓室,作为包公新的长眠之地。

至于包公夫人的遗骨,或许早就被金兵盗掘破坏不知所踪,也或许经过时间的沉淀,腐烂成尘埃成为了泥土。

那么河南巩义的包公墓又是怎么回事呢?

巩义的包公墓发掘的时间要早于安徽的包公墓,而且也遭到了严重的盗掘和破坏。

对此不少人认为,巩义的包公墓是一个疑冢,用来迷惑盗墓贼的。

除了防止盗墓贼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原因。

包公生前为官清正廉洁,不少贪官污吏都死在了他的铡刀下,甚至是身份显赫的达官显贵,也没有逃过劫难。

也正是因为包公太过铁面无私,得罪了不少人,生前没人敢打击报复,死后说不定会对包公的遗骸撒气。

所以设立了迷惑人的疑冢,保护真正的包公墓。

不管真正的包公墓是在河南还是安徽,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大清官,时至今日他仍旧被人尊敬爱戴。

发生在包公身上的故事,也会一直流传下去。

包拯的脸是黑色的吗?
【肇庆人物】廉洁公正“包青天”——包拯在肇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