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汗:英伦浪漫主义诗人的白日梦,西方人眼中的神秘东方世界

小能 0 2024-04-21

古往今来,以梦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少,比如说庄周梦蝶,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大蝴蝶,醒来不知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变成了蝴蝶;南柯记:唐代东平游侠淳于棼梦见自己去南柯国游玩,最后做了驸马还当了南柯太守,醒来发现居然是一梦;就连红楼梦里,最重要的人物命运也是通过贾宝玉梦里所见所闻透露的。

但是像《忽必烈汗》这样,作为一个从未到过中国的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写自己在梦中来到了中国,还见到了倒回去几百年的元代开国皇帝,场景又是充满异域风情的,这不可谓不奇特;更奇的是,这首诗并没写完,只写了一半,后面却再也续不下去了;最为奇特的是,即便这首诗只写了半截,是个烂尾楼,但一点都没妨碍它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成为柯勒律治在西方文学史上的代表作之一。

这样讲可能不是特别直观,柯勒律治写的这首诗,就好比是余秀华做了个梦,梦见林肯在白宫里喝茶,用的还是汝窑的雨过天晴云破处,然后她醒来写了半首诗,写了一半忘了词了,最后这诗还是成了的代表作,一提起余秀华大家就说,这诗写得真好啊,千古绝唱,就是只有一半。

闲话休提,我们来看一下科勒律治梦里的元上都宫殿吧,看看它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老外们这么多年都魂牵梦绕神魂颠倒!

忽必列汗在上都曾经

下令造一座堂皇的安乐殿堂:

这地方有圣河亚佛流奔,

……

有方圆五英里肥沃的土壤,

四周给围上楼塔和城墙:

那里有花园,蜿蜒的溪河在其间闪耀,

诗里的场景即便是在当今的中国人看来,也是非常具有异域风情的:流向大海的圣河、鲜花盛开的花园、古老的宫殿,还有楼塔和城墙,撇去宫殿不说,跟中世纪的欧洲庄园倒是比较像。

而诗里出现的人物就更加奇幻了:

有一回我在幻象中见到

一个手拿德西马琴的姑娘:

那是个阿比西尼亚少女,

在她的琴上她奏出乐曲,

歌唱着阿伯若山。

阿比尼西亚指的是古代的埃塞俄比亚,少女一边弹琴一边唱着世界上并不存在的阿伯若山,而在诗的结尾,诗人看到的忽必烈汗,有着“飘动的头发”和“闪亮的眼睛”,喝着蜜样甘露和琼浆仙乳。这样的形象,与其说像一个战功赫赫的大帝,不如说像一个诗人,说是柯勒律治自己内心的投射,倒是更准确一些。

坦白说,这哪里是一首写中国古代的诗呀,我们说他是指环王或者权力的游戏里的一个场景,大概也不为过吧?

不得不说柯勒律治的文采和想象力很好,也非常善于渲染气氛,整首诗已经初具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不仅画面感十足,还音韵优美,具有节奏感,意像丰富澎湃、气势磅礴,甚至有那么些史诗的意味,但是却在最高潮处戛然而止,就像哐当哐当疾驰的火车,突然咔地就停了。

1、忽必烈汗的元上都,18世纪末欧洲贵族心之所向的彼岸世界

为什么就这样的一首诗,竟然能够成为西方两大文学流派之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被推崇备至呢?要知道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发扬光大之后,涌现了无数优秀的文学巨匠,英国有拜伦和雪莱、济慈三大诗人,法国有雨果,美国有惠特曼、梅尔维尔,每一个提起来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师。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很特殊,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风雨飘摇,革命和战争频繁的年代,政治上的黑暗和社会突发的各种事件,让人们很失落: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原来并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得那么美好,理论家们给大家画的饼很圆很大,理想非常之丰满,现实却无比骨感,人们失望之余,就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而这时浪漫主义的始祖们就给大家虚构了一个梦中的乌托邦,古老神秘而又遥远的东方国度,一下子抓住了很多人的心。

另外,大革命摧毁了旧时代的社会秩序,贵族阶层逐渐落寞,滋生了人生虚幻的悲观情绪,他们也十分向往神秘莫测的彼岸世界,在这种心理之下,柯勒律治勾勒的神秘东方,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获得心灵慰藉的精神庇护所,也许醒着的时候我一无所有,但当我进入梦境之后,或许也能成为神秘东方君主的座上宾,跟他一样饮着琼浆玉露,跟他一起在一望无际的草场上策马扬鞭,享受快意的人生呢。

更何况,柯勒律治的诗歌,描绘的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都。在马可波罗游记诞生之后的几百年,上都就是无数西方文人眼中繁荣而神秘的东方传奇,那里繁荣而奢华,充满了让人惊叹的奇迹,那里黄金遍地,各国使者及商人往来频繁,作为一个超级强国的国君,忽必烈汗慷慨而热情,任选能人,马可波罗就曾是他的座上宾,受到了极高的礼遇,又有谁不想成为忽必烈的座上宾,尽情享有美酒佳肴,尽情地在他的宫殿里宴饮欢歌,过着如梦如幻神仙般快乐的日子呢?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柯勒律治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写了这首奇特的诗吧。

2、隐居山林的英伦陶渊明,心里藏着一个乌托邦

柯勒律治跟华兹华斯是好哥们,哥俩加上塞尚,被称为“湖畔派”,他们的特点就是崇尚自然,放飞自我,诗歌以温婉清丽著称,大部分的内容都在歌颂自然之美。

湖畔三诗人得名的由来也是因为他们都居住在英国西北湖区,就相当于苏轼在黄州东坡垦荒种地,然后自号“东坡居士”一样。

那么,如此淡泊名利,忘情山水之间的柯勒律治,为什么会做梦梦见元朝战功赫赫的开国皇帝忽必烈呢?

照常理说,他如果不是梦见威廉四世(1765~1837,1830~1837),那也应该梦见当时的大清皇帝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为什么会梦见几百年前的忽必烈呢?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撇除神秘主义所说的与人的灵魂感知相关的梦,很多时候人的梦境都是现实的折射,既我们可以推测,这个梦是柯勒律治当时内心的观照。

柯勒律治并不是生而淡泊的,年轻时的柯勒律治满怀抱负,有着自己的政治梦想,1791年之后,从英国剑桥大学出来的他,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诗人朋友,计划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但很快,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失败,1795年,他们的乌托邦之梦破灭了,柯勒律治转而开始逃避现实,把兴趣转移到旅行和写诗上,跟当今的文艺青年一样,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灵魂撰写奇诗。

据柯勒律治在自传里说,当时他有很严重的风湿,不得不借助药物来缓解痛苦。一个夏日的下午,磕了药的他在读《珀切斯东方游记》,读到‘忽必烈汗下令在此兴建皇宫和豪华御苑,于是十里膏腴之地都被圈入围墙’这两句时,药性发作,昏昏沉沉地睡了三个小时,梦里异象纷呈,文思泉涌,作诗不下二三百行,醒来后,记忆甚为清晰,急取纸笔一一写下。不巧,这时有人因事来访,使他写作中断,约一小时后再来续写时,记忆俱已模糊,遂被迫搁笔。

经查证,《珀切斯东方游记》里的这两句,就是摘自《马可波罗游记》。

是马可波罗在他的潜意识里,种下了这首诗的种子,而崇尚一切由心出发的柯勒律治,则用自己瑰丽的想象力,在梦中盖起了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诗性殿堂,因此他看到的不是真正的忽必烈的宫殿,而是他心里复活的乌托邦之邦。

3、忽必烈时期,对标中世纪欧洲,西方人眼中的神秘东方世界

为什么中国的皇帝那么多,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却偏偏热爱忽必烈呢?

主要是因为,在法国大革命失败之后,西方人有不在少数都有“复古情结”,现实不美好,那就不如“回到过去”。

回到过去的什么时代呢?当时欧洲很多国家的人,包括浪漫主义的文人和落寞的贵族,他们都无比向往中世纪(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即原来历史上的“黑暗时期”,那个时候还没有工业革命,没有环境污染和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着诗意而又田园的生活。

那段时期的后期,也是忽必烈(1215-1294年)统治下的中国在世界上威名赫赫的时期,当时的中国和中世纪的欧洲有许多共同点:大部分时期都属于封建制时代,军事上主要使用冷兵器,崇尚武力和个人英雄主义,骑兵作为战斗的主力,在军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忽必烈就是带领着一支铁骑南征北战多年,把中国的疆域扩充为世界上的第一大帝国,因此也在亚欧大陆留下了赫赫威名。

除此之外,忽必烈可不只是跟他爷爷成吉思汗一样“只识弯弓射大雕”,他还很重视文化治国,在治国方略上他以汉治国,重用汉人。此外他还十分重视商贸和科技的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当时不但陆上商路可以通达西亚和东欧,海外贸易也非常发达,最多的时候就单单泉州的商船都有1.5万只,它的盛极一时在世界历史上也找不到第二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旅居多年,最后在其《游记》中写道:“百货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不息”,“外国巨价异物及自物之输入北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也因此在西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力,构建出一副富饶而文明的场景,成为西方人所向往的“遍地黄金”的神秘东方世界。

这种描述,成为中世纪时期,欧洲人对于东方中国的最初认知,掀起了航海潮。哥伦布从佛罗伦萨出发,就是为了去东方,但阴差阳错,却跑到了西方,发现了新大陆。而那个东方中国,在他们眼里,依旧是神秘的,直到西方人大批闯到中国的时候,已经是 19 世纪了。

但这种神秘氛围的营造和传播,可以说,是忽必烈汗时期开启的,那时候的东方中国,像一个梦,历经数百年之久地萦绕悬挂在西方上空。

元朝灭了宋朝后,忽必烈如何评价岳飞,又是怎样对待岳飞后人的?
忽必烈与元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