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秦相李斯的一生传记详注
李斯(公元前 280——208年),楚国时上蔡人。(秦相李斯,是春秋时楚国上蔡人。)
出身于闾巷布衣。少时为郡小吏,后受业于荀卿,学帝王之术。(出身平民,年轻时为基层公务员,后来拜师荀子,学习荀子的法家思想。)
“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前 247 年入秦,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以贤任为郎。遂向秦王献灭六国、成一统之计,受到赏识,拜为长史客卿。(李斯认为六国都不足以建立功勋,于是入秦,一开始跟随吕不韦,后来向秦王献计统一六国,被秦王重用。)
前237年,韩人郑国来间秦,秦宗室贵族提出“逐客”主张,李斯亦在逐中。他上有谏阻,又得到秦王采纳重用,迁任廷尉。在统一大业过程中,李斯建议秦王对六国施行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阴遣谋士赍金玉游说诸侯,间离其君臣。历经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上书谏逐客书,得到秦王重用,辅助秦王统一六国,成为始皇帝,李斯也成为千古一相。)
丞相王绾建议秦始皇效法西周,“请立诸子”治理天下。在这个有关社会进步与倒退的问题上,李斯极力反对。秦始皇对李斯的见解非常赞赏,认为过去天下战乱不休,主要是分封诸侯国的结果,遂分天下为 36 郡,郡下设县,郡守、县令都由中央任免调动。(他有足够的治国才能,帮助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这是过去分封制的改进。)
前213 年,以博士淳于越为代表的儒生,以古非今,又提出恢复分封制的问题,时任左丞相的李斯竭力驳斥,认为法随时变,“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以分封制反对郡县制,是惑乱黔首,诽谤朝政,建议严厉打击。秦始皇下焚书诏令,又坑掉妖言乱众、违犯秦禁的儒生 460 余人,“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巩固了郡县制度。(焚书坑儒,以定天下)
秦始皇发布“书同文字”的政令,李斯等以秦文为基础,加以整理,编成《仓颉篇》等三篇,作为学童开蒙的识字课本,推行全国。这种把大篆发展成小篆的文字改革,结束了汉字形体纷纭陈杂的局面,为中华民族文化、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的大团结,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制作儿童读物,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公元前 210年,秦始皇死,他苟合赵高,改始皇遗诏,逼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后被赵高陷害,以谋反罪腰斩咸阳,并夷其三族。
(秦始皇死后,他做了错事,不该逼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后来被赵高陷害,被腰斩于咸阳,并灭了三族。)
哎,李白后来写道,上蔡苍鹰何足道哉道,天子呼来不上船,就是对他悲哀的一生的怜悯与同情,李斯一生追求建功立业,他做到了,也因为过分追求建功立业,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惹人同情,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辅助秦王嬴政期间,对于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以及江山稳定,发挥了足够的治国才能,李斯不是一个庸人,政治这个东西,成就了他,也毁了他,对于历史来讲,他依然是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