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奇士的郭嘉,在曹魏谋士圈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这是《三国演义》中对郭嘉的赞诗。作为一部高举拥刘反曹大旗的巨著,罗贯中能如此评价郭嘉,足见郭嘉的魅力有多大。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郭嘉这人呢?
一、君臣相得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郭嘉少有大志。他所处的年代正值汉末大乱,那么摆在他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择主而仕,二是隐世不出。
郭嘉先是选择了后者。史载,他自弱冠以来,即隐藏锋芒,潜龙勿用。换言之,在注重人物风评的汉代,知道他的人并不多,更不要说被察举为孝廉、茂才了。这一点他和年轻时躬耕陇亩的诸葛亮倒挺相似。
但儒家从来都是讲究入世的,后来郭嘉就去拜会正如日中天的袁绍。不过,一番交流后,他迅速将袁绍从他的效命目标里排除了。
郭嘉当时对已为袁结谋士的两位颖川老乡辛评、郭图说:“智谋之士审于择主,所以能尽展其才成名后世。袁公此人,本想效周公尽揽天下英才,可惜他不识用人之要。其人思虑多而不得要领,好谋事而没有决断,想和这样的人共济天下大事、创立王霸之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毅然舍袁绍,接着回去隐居。
对比田丰知袁绍必败而不能虑及己身,更知郭嘉择主之谨慎。
后来,曹操很器重的另一位颖川谋士戏志才去世,他就向荀彧要求,再推荐一位足可接替戏志才的人才。这位戏志才,和蜀汉的陈到一样,史书所记实在太少,所以也为时下网文留下了足够的发挥空间。
接着说荀彧,他就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就召见了郭嘉,问道:“袁绍拥冀州之众,青州、并州为之羽翼,地广兵强,对我多次有不逊之言,我想征讨他,可是力不逮,该怎么办呢?”
郭嘉回道:“楚汉相争,刘邦原本也不敌项羽,但刘邦以智取天下,终破楚败项羽。以嘉观之,明公之与袁绍,在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方面胜过他,足可以以弱胜强。”这就是闻名后世的“十胜十败论”。
曹操大喜过望,说:“能助我成就大业者,必此人也。”当即拜郭嘉为司空军祭酒。郭嘉呢,也高兴地说:“这才是我应该追随的主公啊。”
这一年,郭嘉二十七岁。
二、谋谟通神
郭嘉追随曹操,为他出的苐一谋是东击吕布。
郭嘉当时对曹操说:“如今袁绍正北击公孙瓒,正好趁其远征,东征吕布。不然到时我们与袁绍决战时,吕布与袁绍结盟,我们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于是曹操出兵征吕布。
然后,曹操三战都大败吕布,吕布败退徐州固守,曹操不能取胜。此时士卒疲惫不堪,曹操就有退兵之意。郭嘉及时给他打气:“当年项诩七十余战,未尝失败,但一朝失势即身死国灭,这是其有勇无谋之故。如今吕布连败,气衰力竭,内外失守,其威不及项羽,而困顿过之。如果再加一把劲,一定可擒获此贼。”此后,郭嘉和荀攸一起,献计引水灌城,终于擒斩吕布。
这里要说一下关于刘备被吕布挤兑投曹操的事。
按王沈《魏书》,刘备来投,有人劝曹操杀刘备。郭嘉说,杀刘备有害贤之名,恐伤智士相投之心,因此劝曹操留下刘备。但按傅玄《傅子》所记,郭嘉则说,刘备善得人心,而有关羽、张飞两个万人敌为助,必不为人下,应当杀之。但曹操正收揽人心,所以未予采用。两说截然相反。
以曹操和郭嘉的性格来说,个人倾向于《傅子》的说法。各位有什么见解,也可以留言讨论。
总之,刘备在曹操这里混了大约三年,瞒天过海居然瞒过了阿瞒,不管咋说算是个人物。
后来,刘备以截击袁术为名,重夺徐州。曹操为免于两线作战,想先平定刘备,又怕袁绍从背后偷袭,就咨询郭嘉,郭嘉说:“袁绍此人,见机慢而多犹疑,他不会看到这个机会的。而刘备立足未稳,急攻之必胜。这可是存亡之机,稍纵即失。”于是曹操快攻刘备,刘备北逃袁绍,袁绍果然没有出兵。
袁曹相持官渡之际,孙策转战江东,听说二人相争,就有袭击许都的打算。众人听后有面露惊惧,郭嘉却说:“孙策新并江东,所诛戮者皆一时豪杰,这些人手下也有些以死相报之士。孙策此人,虽然骁勇善战,但轻而无备,恐死于刺客之手。”后孙策果为许贡门客所刺。
官渡之战,郭嘉跟随曹操破袁绍。袁绍死后,郭嘉又从破袁谭、袁尚于黎阳。诸将欲乘胜追击,郭嘉说:“袁绍生前并未选定继承人,二袁相争,又有逢纪、郭图等各为羽翼,必会兄弟阋墙。不如我们先向南作取荆州状,以静待其变,而后一举可定。”
曹操听从,回军许都,袁氏兄弟果然内斗,袁谭为袁尚所破,遂以辛毗为使向曹操请降。曹操遂再次移军北上,一举平定邺城,斩杀袁谭,袁尚逃走。因此功,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
此后,郭嘉又建议多招青、冀、幽、并四州知名之士,曹操也都一一照准。
郭嘉蕞神的还是千里奔袭征乌桓。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与其二哥袁熙北逃乌桓。曹操想要远征,诸将怕荆州刘表和投附的刘备背刺许都。郭嘉又站出来说:“胡人自恃地远千里,必不设备,如果兴师闪击,必可一举奏捷。我们如今刚以威力平定冀州,民心尚未全服,而袁绍素来有恩于北地百姓及胡人,如果稍有迟疑,他们连结一起,我怕青冀之地会得而复失。”
郭嘉又分析说:“刘备虽有雄心,但刘表只是空谈之人。刘表自知才不足以制御刘备,重用怕他坐大,如此就会半信半疑。这样,即使我们举国北征,许都也不会有危险。”
曹操于是打定主意北征乌桓。军至易城,郭嘉又建议抛却辎重,轻兵前行。曹操遂径出卢龙塞,千里奔袭,直达白狼山,曹操手下大将张辽阵斩乌桓单于塌顿,二袁再次远循辽东,投奔公孙康。同年秋,公孙康斩二袁首级,向曹操投诚,曹操终于一统华北。
但此战返程途中,郭嘉去世,年三十八。曹操临丧大恸,上表追赠邑八百户,谥曰贞侯。赤壁败北,曹操又叹惜:“使孤有郭奉孝,何至于此!”
三、若嘉不亡
郭嘉一生,谋谟精算,与曹操关系又密。曹操曾言,唯郭奉孝能知其意。他还对荀攸说过:“我们都是一辈人,只有奉孝年少,我本来想以后事相托,岂料他竟先逝,这岂不是天命哉!?”
因为此事,郭嘉近年风评一直水涨船高。先是厦大易教授吹嘘郭嘉可比之诸葛亮甚至军事更强,而后网络上更有“郭嘉不死,诸葛不出”的碰瓷。
那么果真如此吗?
我们可以看出,郭嘉的建树,多在军事上,而且更多的是在对人心的揣摩上。这一点不可否认,他对袁绍、刘备、孙策、刘表的认识,都堪称准确。但在政治上的作为,惟一能见到的是对河北人才的录用。
当然,有其早逝的原因在内。但同时代的荀彧、程昱,一个坐镇后方,一个独镇东境,荀攸为军前谋主,功劳哪个比郭嘉小?以曹操五大谋士来说,郭嘉排在荀彧、荀攸、程昱之后,而在贾诩之前,个人认是恰当的。
我们再假使郭嘉不死,甚至可以活到明帝时代,他能做到哪个职务呢?
查一下历史可知,曹魏做到军师祭酒的,有郭嘉、董昭、袁涣、杜袭、王朗几人,董昭和王朗明帝时都做到司徒(三公),袁涣早亡做到朗中令(九卿),杜袭终任太中大夫追为少府(九卿)。以这几个来说,郭嘉做到九卿应该没问题。
郭嘉能否为三公?难说。为什么呢,因为郭嘉有“负俗之讥”,因此被正人君子陈群数次上表弹劾。不过,贾诩能做到太尉,郭嘉说不定能为三公也未可知。
但是,即使贵为曹魏三公,又怎么能和诸葛亮大权独揽的丞相相比呢?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名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