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故事系列之——陶渊明和谢灵运

小能 0 2024-04-12

庐山有悠久的历史,是历来先贤们向往之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诞生了两位杰出的伟大诗人,一位是陶渊明,他是中国田园诗的开拓者;另一位是谢灵远,他是中国山水诗的奠基人。

二人有个共同点就是都不安心做官,都喜欢隐居,都好饮酒,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都热爱大自然。不过一般史书把他们分别划分为魏晋诗人和南北朝诗人,这其实是有问题的。陶渊明出生于365年,谢灵运出生于385年,两人仅相差20岁,实际上都是出生于东晋末期而歿于南北朝。他俩应为同时代人。

二人还有一个令历史百思不得其解的隐秘,那就是二人坚决不肯相见。

公元414年,即东晋义熙九年,谢灵运到庐山东林寺找他的好友慧远大师。说是玩,其实是想参加慧远领导的白莲社。谢灵运喜欢佛教,但更亲近道家。慧远见他心移不定,一时并未答应他的要求。但慧远告诉他陶渊明就隐居在庐山脚下,应该去拜访拜访。谢灵运委婉的推辞了。

谢灵运为什么会推辞不见陶渊明呢?一来估计是与他的个性有关。谢灵运是个两眼朝天的人,基本上看不起同时代任何人。他曾经豪气满满地说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这口气哪里能容得下其他人?文学大才,除了曹植就是他!这不生生把其他人给否定了吗?三曹中还有两曹,建安七子、陶渊明,这些人加起来共分一斗!谢灵运也太傲视群雄了吧,二来是因为陶渊明也不把他放在眼里。

这一年,谢灵运近30岁,陶渊明近50岁。虽然谢灵运一时半会没有认识到陶渊明的意义,但慧远大师却很清醒地了解陶渊明和他诗歌的价值,他与陶渊明也是好基友。也曾竭力想拉陶渊明加入白莲社,无奈陶渊明死活不肯。慧远大师也试探过陶渊明,我这里经常有一位年轻诗人谢灵远来切磋教义和诗艺,我来安排你们见个面吧?渊明一口回绝,说我不想见那黄口小儿。大概谢灵运那句曹子建才高八斗,他自己有才一斗的说法不胫而走传到了陶渊明耳朵里,渊明又好气又好笑,那小子太狂妄之极。想想看,陶渊明何许人也?“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是他的眼界和胸襟。你不把我放在眼里,我的眼里也没有你。文人自古都有一种潜意识的毛病,那就是自傲和相轻,自此二人隔山看海,遥唱山水,却就是不互相往来。任凭慧远大师如何撮合,他俩始终敬而远之。

陶渊明虽作田园诗,却是真正的寄情山水间,他没有一个像样的田园寓舍。谢灵运虽作山水诗,却构筑有石壁精舍之园林,而偏偏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有意思的是,两位诗人都与庐山结缘,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和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都是描写庐山的景致。

陶渊明最美的田园诗篇《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谢灵运最美的山水诗篇《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恋陇有合沓,往来无踪撤。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他们二人见没见面,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孔子比老子小二十岁,据传见过面,留下不少故事。谢灵运比陶渊明小二十岁,没有明确的交往记录,但也留下不少故事,这就是历史最有趣味的地方。

(故事来源《 陶渊明故事》)

三国乱世后的大一统王朝西晋,为何仅仅存在36年就覆灭了?
吕布被曹操生擒处死之后 他的三个宝贝去了哪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