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哉李密,始乱终逆!隋末最强起义军领袖李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小能 0 2024-04-12

看过隋唐演义的朋友,对于李密这个形象,应该不会陌生。

在隋唐演义里,李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他本是隋朝的臣子,后来进入了瓦岗军。被瓦岗众人推举成了领袖之后,将程咬金、秦琼等瓦岗元老逼得离开,自己最后也兵败身死。

这样一个人,在演义小说里面,似乎并不是什么正面角色。

但是你知道吗?在正史上,李密其实是一个极厉害的人!历史上的瓦岗军,之所以会有那么大的名气,其实就是因为里面的存在!而且,如果不是李密根基不够,隋末的天下乱局当中,最后胜出的,极有可能不是李渊,而是李密!

至于原因,看看李密的一生,我们就知道了。

1.李密的家世背景

李密出身世家,太爷爷李弼,曾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祖父李耀,北周时被封为邢国公。父亲李宽,是隋朝的上柱国,蒲山郡公。

这种家世,无疑是相当显赫的,但同时也是非常尴尬的。

之所以会这么矛盾,首先我们得先知道,所谓的西魏八柱国,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南北朝时期,北魏因为内部的权力倾轧,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两个部分。其中的西魏,是原本的北魏皇帝元修,觉得权臣高欢权势过大,所以入关投靠了另一位权臣宇文泰建立的。当时元修进入关中之后,宇文泰的拥立之功最大,后来也成了最大的权臣。而除了宇文泰之外,当时还有其他七个人,同样有很大的拥立之功。为了嘉奖他们,元修便授予他们柱国大将军的称号。当然,这八个人受封,还有很复杂的历史原因,但不管怎么说,当时确实是他们八个人受封了。

而这八个人的受封,对于后来上百年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影响了接下来上百年的历史进程。

八柱国当中,李弼是李密的太爷爷。李虎是后来唐高祖李渊的爷爷。独孤信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后来的北周皇帝宇文毓,一个嫁给了李渊的父亲,一个嫁给了隋文帝杨坚。至于八柱国之首的宇文泰,则是在拥立元修不久之后,就掌握了西魏的全部大权。在他去世后,其子孙直接逼迫元家禅位,自己建立了北周。

甚至后来,很多史学家都坚定认为,从西魏建立到唐朝开国,这百年多的历史,其实就是关陇军事集团内部权力倾轧的一个缩影。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密确实是出身于关陇集团最高层的家族当中。

但是另一方面,李密家族当时的位置,其实是十分尴尬的。从李密祖上几位先辈的爵位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李密的太爷爷是八柱国之一,李密的爷爷是国公,李密的父亲是郡公。

简单来说,李密的家族在不断的衰落。

这当然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且从太爷爷李弼,一直到李密这一代,已经陆续经历了西魏、北周、隋这三个时代。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连续两次朝代更替,李密家还能保持郡公的爵位,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而当时同为八柱国的赵贵家族,在隋朝时更是已经直接近乎消亡了。

所以,李密的家族出身,可以给他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出身。但要说政治资本的话,其实并不算太多。这个原因,也间接决定了后来李密人生中的一些重要选择。

2.牛角挂书

据史书记载,大业初年,李密以父荫任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说白了就是皇家警卫队的队长。很多历史爱好者,往往以这条记载,作为李密背景雄厚的证明。但实际上,仔细推敲之后,我们会发现这点其实未必站得住脚。李密出生于公元582年,大业初年的时候,李密至少已经24岁了。而后来他的主要竞争者李渊,在这个岁数的时候,已经是一地刺史了。到了大业初年的时候,李渊已经是荥阳太守了。

不过,李密到底并非常人,就算只是一个警卫队长,还是得到了隋炀帝的注意。当时杨广注意到李密之后,曾问亲信宇文述关于李密的身份。后来,宇文述与李密平辈论交,劝李密多多读书,李密也因此辞去了宫廷禁卫的职务。

这个宇文述,是当时杨广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他的儿子,就是后来弑杀了杨广的宇文化及。

史书上的这条记载,往往被后世用来证明李密早年头角露峥嵘。但仔细想想之后,我们同样觉得有点想不通。

如果李密当时真的很得到隋炀帝赏识的话,为什么杨广不直接升他的官?而是李密自己回家读书去了呢?要知道,这个时候李密已经至少24岁,完全可以担任更高的职务了!

这完全不合常理!

对于史书上这点疑云,后世史家虽然也有所猜测,但是始终没有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真相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不管怎么说,李密离开隋炀帝身边之后,回家读了一段时间的书,这倒是事实。

而就在他回家读书期间,又发生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事情。

某天,李密骑牛去拜访自己老师包恺,在牛角上挂了一套《汉书》。这也就是成语牛角挂书的由来。而李密好学的这一幕,恰好被当时路过的越国公杨素看到了。杨素看到这一幕后,惊讶李密的上进好学。后来又主动和李密攀谈了一番,发现李密确实学识不凡,认定李密是个人才。

于是,杨素回家之后,告诉自己的儿子杨玄感,让杨玄感多和李密去交交朋友。后来杨玄感也听从了杨素的嘱咐,和李密成了好友。

正是这次相遇,彻底改变了李密的一生。

赏识李密的杨素,是当时隋朝最大的一个权臣。杨素是隋文帝杨坚的族弟,曾参与过北周平定北齐之战,隋朝建立后,又率军南下灭陈,后来又暗中帮助杨广夺嫡,可谓是权倾朝野。而他的儿子杨玄感,因为父亲的原因,同样身居高位。当时隋朝庙堂上的文武百官,大半都是杨素的门生故旧。后来杨素去世,这些关系和权势,就全部由杨玄感继承了。

而隋炀帝登基之后,因为自身集权的需要,自然会对朝中权势最大的杨素父子产生忌惮和怀疑。杨素死后,这种忌惮就全都落在了杨玄感身上。

在这种猜疑和打压之下,杨玄感最终走上了谋反的道路。杨玄感的谋反,也彻底改变李密的命运。

3.辅佐杨玄感

大业九年,隋炀帝二征高句丽,令杨玄感在黎阳督运粮草,杨玄感趁势起兵。

杨玄感的起兵,堪称是李密一生最大的一个转折点。

作为杨玄感最为要好的好友,李密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实际上,早在杨玄感起事之前,杨玄感就已经派人去长安接李密,邀请李密来做自己的总参谋长。胸有大志的李密,自然也是乐意至极,欣然前往。

李密前往黎阳帮助杨玄感这件事,其实也可以佐证之前李密离开禁卫的原因。如果杨广真的是赏识李密,那么在杨玄感谋反之后,李密为何会欣然前往呢?

到了杨玄感帐下之后,李密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袭据涿郡,扼临榆关(今山海关),使隋军溃散关外;中策攻占长安,占据关中和隋炀帝对抗;下策攻打洛阳。而杨玄感,最终则是选择了下策,并没有真的听从李密的计策。

事后的局面发展证明,李密的计策是对的。

当时隋朝虽然已经是风雨飘摇,到处都有义军起义。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总的来说,实力还是很强大的。所以,杨玄感的起事,最终只得以失败告终。

杨玄感兵败被杀后,李密也因此被捕。后来多亏了李密聪明,以财货贿赂看守,让看守放松警惕,最后逃了出来。逃出生天的李密,化名刘智远,隐姓埋名生活了好几年。

这时的李密,虽然是出身世家,但却已经是一无所有了。

除了他自己的才学。

4.加入瓦岗

在正史上,对于李密的婚事,并没有任何记载。这倒也十分正常,毕竟,李密不是李渊或者李世民,后来他也没有称帝,所以他的夫人也不可能是皇后,自然不会在史书上有所记载。

但是,在一些蛛丝马迹当中,我们仍是可以查到一些有关李密夫人的事情。

据《旧唐书.刘文静传》所载,唐朝的开国功臣刘文静,在辅佐李渊起兵之前,曾经因为身为李密姻亲的原因,被贬入狱。也正是在他入狱这段时间,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经常看望他,和他接下了不解之缘。

对于刘文静到底和李密是什么姻亲,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所以,这段记载,就有了两种解释。有可能是李密娶了刘文静的姐妹,也有可能是刘文静娶了李密家族的女人!

但不管怎么说,从很多蛛丝马迹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密当时离开长安,去辅佐杨玄感的时候,并没有带家眷,只是孤身一人。

至于他的家眷,在杨玄感起事之后,自然是被株连了。

所以,追随杨玄感起事兵败之后的李密,已经是彻底一无所有了。没有关系,没有背景,亲人都被株连……

后世很多学者曾作出过假设,如果李密能够晚几年起事,先像李渊那样,打下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后来的历史或许就会改写了。但是,大家在做这个假设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

李密为什么要追随杨玄感起事?

除了李密本人志向远大之外,恐怕也有李密在隋朝治下,根本看不到希望的原因。如果他能够像李渊一样仕途相对顺遂的话,鬼才会铤而走险,从长安赶到黎阳,去辅佐杨玄感呢!

杨玄感兵败这一年,李密已经31岁了,一无所有。

不过,老天似乎打算和李密开一个玩笑。虽然李密已经没有了任何起事的资本,但是在几年之后,老天仍是再次给了李密一个机会。

大业十二年,已经匿名躲藏了三年的李密,再次决定一搏,加入了河南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当时翟让麾下,有人认出了李密,知道李密是杨玄感昔日的部将,便怂恿翟让杀了李密。不过,翟让并没有直接杀掉李密,但出于谨慎,还是将其关了起来。

加入瓦岗,是李密一生当中,第二个最重要的转折点。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演义小说当中,李密加入瓦岗军,似乎是瓦岗军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正是因为李密掌握了瓦岗军的权力,所以瓦岗军才开始逐渐走下坡路,最后彻底消亡。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其实正是因为李密的加入,才使得瓦岗军逐步壮大起来。

在李密加入之前,瓦岗军在隋末众多起义军势力当中,并不算最大的。

在被翟让囚禁之后,李密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通过王伯当向翟让献策。翟让听了李密的计策后,对李密的印象大为改观,将李密释放了出来,将李密视作自己的幕僚。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正是因为李密的一些计策,瓦岗军开始逐渐壮大了起来。

然后,枪打出头鸟。当时实力骤然膨胀的瓦岗军,终于引来的隋朝的注意,派名将张须陀前来围剿。

这位名将张须陀,就是隋唐演义里靠山王杨林的一部分原型。

底层出身的翟然,自然不是这位隋末名将的对手,瓦岗军顿时节节败退,差一点就被张须陀打得土崩瓦解。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密站了出来,玩了一出诱敌之计,一战干掉了张须陀。

李密一战成名,也彻底在瓦岗军内部站稳了脚跟。自此之后,翟让开始允许李密独立领导一支队伍。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密又谏言翟让,让瓦岗军打下了兴洛仓,将粮食分发给百姓,得到了民心。后来,李密又率军击败了隋朝名将刘长恭,声势再涨。这个时候,瓦岗军已经成长为隋末众多起义军势力当中,实力最强的一个了。

同样也是这一战之后,李密在瓦岗军中的声名,已经远远超过了翟让。翟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将瓦岗军首领的位置让给李密,尊李密为魏公。

从一无所有的亡命之徒,到天下规模最大的起义军领袖,坐拥数万兵马,李密只用了两年的时间。

5.逐鹿天下

成功执掌整个瓦岗军大权的李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带着瓦岗军继续成长。

而隋朝方面,随着名将张须陀的战死,还有刘长恭的失败,终于开始真正重视起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当时的隋炀帝,派遣王世充率五万精锐,前去围剿李密。李密曾一度失败,但总的来说,还是互有胜负。瓦岗军壮大的势头,也没有因此而停止。

但在这个过程中,李密却发现了瓦岗军内部一个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翟让的存在。

作为瓦岗军的老领导,翟让在瓦岗军中,还是有很深的人脉基础的。虽然将瓦岗军领袖的位置让给了李密,但在瓦岗军内部,翟让的话依然很有分量,这就使得很多时候,李密说话似乎不那么管用。

再加上后来一连串事情的发生,使得李密终于下定决心,除掉翟让。大业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李密邀请翟让赴宴喝酒。在酒席上,李密让人杀掉了翟让。

翟让一死,李密彻底大权独揽。但同时,瓦岗军也彻底有了分裂的倾向。很多原属于翟让的旧部,自此对李密离心离德,不再信任李密。这也为后来李密的兵败埋下了伏笔。

不过,刚刚干掉翟让的时候,李密确实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在翟让死后,整个瓦岗军以他一人为首,势力再次大幅增强。

解决了内部问题的李密,开始将目光投向外部,开始率军和王世充继续死磕。

经过一番角逐后,大业十四年正月,李密基本打败了王世充,逼得王世充将全部兵力收缩回了洛阳。这个时候,李密麾下的势力达到了鼎峰,麾下可战之兵号称三十万。

但是,就在这时,另外一件事的发生,彻底打乱了李密的全部计划。

大业十四年三月,江都政变爆发。隋炀帝杨广,被自己麾下的禁军发动叛乱勒死了。

这件事,彻底改变了当时整个天下的格局。

在杨广死之前,隋朝旧属虽然都心怀鬼胎,但名义上还是尊杨广为主。而杨广一死,群雄纷纷自立,天下瞬间分崩离析了。

而江都政变的发生,对于李密来说,更是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原本以李密的能力,在干掉翟让之后,只要多给他两年时间,完全可以将瓦岗军内部进行肃清,将原本属于翟让一系的人,彻底清理干净。但是,因为杨广的突然死亡,使得李密失去了整肃内部的宝贵时间。

为了避免被洛阳的王世充,和江都的宇文化及夹击的局面,李密暂时和王世充握手言和,转头去对付江都的宇文化及。在经过一番苦战之后,李密终于打垮了宇文化及,而宇文化及本人,也在逃亡的路上,被山东的窦建德截杀,后来连人头都送往了突厥。

李密虽然打垮了宇文化及,稳固了自己的后方,但同时,瓦岗军的实力也大打折扣。再加上连续胜利的李密,渐渐心生骄傲,所以有了轻敌的心态。而在李密和宇文化及死磕期间,王世充已经恢复了元气,而且解决了内部的矛盾。接下来,王世充趁着瓦岗军大战之后,人困马乏人心浮动的时候,一举出击,直接打的李密全军溃败。

最终,李密走投无路,只能投降了关中的李渊。

6.反叛被杀

投降李渊,对于李密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在他看来,只要暂时得到李渊的支持,让自己有一个喘息的时间,或许接下来还有很大的机会。

但是,李密却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在瓦岗军内部,他已经严重失去人心。当初原属于翟让那一系的人,根本就是对他离心离德。所以,在李密投降了李渊之后,这些原属于李密的旧将,干脆就直接全都真的投降了李渊。

这一下,李密彻底慌了。

客观来说,在李密投降后,李渊对他还是很不错的。不但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但显然,对于李密,李渊还是深有防备的,根本不敢给李密实权。

武德元年年底,李渊派李密去黎阳安抚旧部。走到半路的时候,李渊又忽然反悔,大概是怕李密自此游龙入海,彻底反叛,于是下令召回。但是,已经逃出来的李密,怎么可能再回去?李密当机立断,决定前往襄城,投奔旧将张善相再做打算。

但是,李密的这个计划,却被熊州副将盛彦师得知。盛彦师当机立断,在陆浑县率兵埋伏。武德元年腊月三十,李密途径此地,被盛彦师伏杀,年仅37岁。

纵观李密的一生,从一个世家之子,变成一个亡命之徒,再到天下规模最大的起义军领袖,最后又是一败涂地。他的一生,可谓是几起几落,令后人感慨万千。不过,对于他的一生,《旧唐书.李密传》的评语,可谓是最为恰当的定论了。

乌阳既升,爝火不息。狂哉李密,始乱终逆。

文学小常识(二)
李密:一个朝三暮四,以怨报德,最终身首异处,自取其辱的小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