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下诏定都湖北,遭到李世民强烈反对,结果奠定大唐盛世的根基

小能 0 2024-04-06

电视剧《贞观之治》有一个桥段,唐高祖李渊下诏,放弃都城长安,下诏迁都湖北。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宰相裴寂等人,赞成李渊的决定。秦王李世民,则是强烈反对李渊的迁都决定。

艺术来源于生活,电视剧的这个桥段,在历史上确有其事。此事典出《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原文是:“上以为然,遣中书侍郎宇文士及逾南山至樊、邓,行可居之地,将徙都之。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裴寂皆赞成其策。

唐高祖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李渊迁都的事情,发生在武德七年。当时的情况,突厥老是袭扰大唐。突厥人过了山西,就到了陕西。陕西是大唐都城长安所在,京城距离前线太近。突厥一个奇袭,就可能打到长安。

李渊迁都的本意,是为了给大唐争取战略纵深。迁都湖北,就算是突厥人攻破了山西,也要过了陕西,或者河南,才有可能打到湖北。迁都湖北的战略意义,在于取守势,是一套防守反击的国策。

李世民反对迁都湖北,理由被记载在《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原文是:“彼霍去病汉廷一将,犹志灭匈奴;况臣忝备藩维,愿假十年之期,请系颉利脖颈,致之阙下。若其不效,迁都未晚。

唐太宗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李世民计划,是效仿汉朝霍去病,主动向突厥发起攻击,用十年时间,彻底解决突厥边患问题。定都陕西,大唐将士出征突厥的距离就近,补给线也比较短,有利于跟突厥速战速决。李世民的意图,是采取攻势的国策。

《资治通鉴》记载,大唐君臣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李世民跟李建成等人吵得很凶,最后终于说服了父皇,暂时搁置了定都湖北的动议。

这件事情,发生在武德七年七月底。贞观四年二月,唐太宗灭了突厥,活捉颉利大可汗,解决了突厥边患问题。李世民用了不到六年时间,就提前完成了十年灭突厥的计划。历史的进程,证明了李世民反对定都湖北的正确性。

霍去病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前段时间,我和一样喜欢唐朝历史的网友们群聊,话题是:“如果没有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李渊再执政九年到寿终正寝之时。然后让太子李建成顺利接班,大唐会不会像贞观之治一样强大呢?

我认为,李渊和李建成,都是守成之君。李渊继续执政,李建成接班执政,大唐对突厥采取防守反击的策略,会出现一好一坏两种可能的结果。

李建成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好的结果,就像汉朝一样。在李渊和李建成执政时期,采取和亲政策。唐朝用女人的胸脯,加上大量的钱财稳住突厥。李建成和他的接班人,抓住机会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用一到两代人的时间,发展出类似“文景之治”的盛世。

李建成的子孙里面,出一个类似汉武帝的雄主。他利用祖辈父辈积攒的国力,与突厥决战,解决突厥边患问题,这是最好的结果。

汉文帝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历史已经证明,李建成的能力,虽然不如二弟李世民,但也不是窝囊废。李建成可以当一个汉文帝那样的君主。怕就怕李建成的子孙里面,会出一个晋惠帝和宋徽宗败家的皇帝。

如果那样,大唐的结局,好一点就会像晋室南渡、宋朝南迁那样偏安江南。差一点就会像明朝一样,连南方半壁江山也守不住。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皇帝要是熊了,整个国家都熊。以李渊和李建成采取防守反击策略的熊样,大唐朝肯定全国都熊。他们要是继续执政,不管出现哪种结局。都不可能会像李世民一样,短短六年时间,就灭了突厥,成就获得“天可汗”尊号的伟业。

汉武帝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大家要知道,李世民打突厥的时候,户口才二百多万户。大唐对突厥发动攻击的时候,只出动了十万人马,而且只有半年的补给物资储备。就算是汉武帝,在李世民那样的条件下,也不一定敢向突厥发起反击啊。

综上所述,玄武门之变,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不幸,却是大唐乃至中国历史进程的大幸。正因为有了玄武门之变,才有了四方宾服大唐盛世。

本文史料来源:《资治通鉴》《新旧两唐书》。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父系强大的李隆基,童年时代却经历了三大磨难,饱尝了人生的艰辛
开皇晚期的隋朝,年迈的杨坚越来越专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