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师董仲舒平淡的一生

小能 0 2024-04-05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后世看来这个霸道的主张从一个一生坎坷的大儒口中提出依旧是不可思议的。作为直接奠定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人物,董仲舒究竟有何非凡的人生经历呢?

原本儒家学说也只不过是诸子百家之一而已,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儒学更是一度抬不起头,汉高祖刘邦也并不待见儒生(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焚书坑儒并非大家理解的灭绝儒学的意思),董仲舒真正入仕之时已有45岁。董仲舒生于河北广川,是个富二代,家里藏书很多,而他也自幼非常痴迷于各种圣贤书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老爹看他读书如此痴迷反而有些担心,怕他长此以往不注意饮食休息会出事,于是专门派人去南方学习花园楼台建造方法,第二年就在家中建了一个花园用于他读书时休息放松,结果每次小伙伴和他的姐妹们邀请他在花园中赏玩,他却是头也不抬。那时人们以骑公马为荣,董仲舒竟是不能分公母。就这样随着年龄增长,董仲舒博览群书,触类旁通,研究整合阴阳、法家、墨家、黄老等百家学说,集各大学说之所成来构建一个兼容开放的新儒学,他一边韬光养晦一边广授门徒,培养了不少人才,他的学生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司马迁和吕步舒。

那么董仲舒有多厉害呢?我只能用惊为天人来评价!

汉武帝虽然知道董仲舒很有才华,并且试行了董仲舒的部分策论——“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然而却把他派到自己的兄长江都王那里任职。江都王乃是一介武夫,自小被景帝喜爱,从小骄横野蛮,脾气暴躁,显然江都不好混,武帝此举就明显是想看看董仲舒到底有几分能耐。

于是,董仲舒也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将江都作为试点,江都王在这点上却是给了他十足的面子,有真心想让董仲舒辅佐自己之意。之后,董仲舒大兴礼乐,致教化,一时间江都大治,尤其是史书中记载其求雨得雨的事迹,让人差点以为他是个神棍。董仲舒根据《春秋》记载的各种天文气象现象,推算出阴阳五行运行规律,制订出了求雨之法,如天旱要损阴益阳,男子藏女子出,天涝要移阴壮阳,女子藏男子出,还要穿青衣、舞童子、斋戒祷告等等,然而就是这些看似神棍巫术之流竟然全都应验,可见古人对天象阴阳之术的高深研究,可惜现如今大部分早已失传。

这江都相一做就是六年,而后被贬为中大夫,明明董仲舒作出诸多政绩为何反而被贬呢,起因只是江都王一天头脑发热于是向汉武帝请战匈奴,武帝心里清楚他是想要兵权自然不许,江都王却自恃皇兄身份不依不饶,武帝一气之下就贬董仲舒为郎中令属官。

而后七年里,董仲舒一直郁郁不得志,期间还因自己的一篇《灾异论》被人陷害落入文字狱差点丢了小命,好不容易听说自己的老友公孙弘当了丞相前去希望能将自己调入中央工作,然而却又是陷入一大坑。

尽管董仲舒和公孙弘交情不错,公孙弘还是董仲舒名义上的师弟,然而公孙弘心里很清楚董仲舒的才华和能力,自己丞相位置还没坐热呢,又怎会给自己安排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呢。于是公孙弘不仅拒绝了他的请求还反手一个举荐,将董仲舒举荐到了胶西王那里任职。胶西王也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兄弟,然而比那江都王更为残暴阴险,朝廷派去任职的官员若是秉公办事不按其意愿,大都遭其毒手,但是与胶西王同流合污又必然日后会被朝廷惩治。

好在董仲舒大儒之名胶西王早有耳闻,加上董仲舒低调知趣,涧西王没有刻意为难董仲舒,四年之后董仲舒便告病辞官。

居家著书讲学后,武帝反而时常来请教董仲舒,朝中大事、刑事案件、灾异治理等,据统计,董仲舒共决大案232件,编为《春秋董仲舒决狱》,成为了后来汉晋司法断案的经典参考文献。而像农耕问题、土地问题、匈奴问题等等,结合以春秋大一统为核心,融合阴阳、五行、神学、哲学的著作——《春秋繁露》诞生了,作为汉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三纲五常”便是出自董仲舒之言,再结合他“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思想,由此奠定了汉朝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思想的基石。

就在董仲舒胸怀天下却终生不得志,留下诸多遗憾逝世后,汉武帝终于采用董仲舒之学说,而董仲舒绝没想到他那平淡坎坷的一生带给后世的影响竟长达两千多年,从此儒家学说登上了统治一代又一代帝王思想的政治舞台。

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到王阳明时达到顶峰
司马迁被诬陷定罪为何没有选择自杀,而是选择了残酷的宫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