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读后感
《乌塔》读后感(精选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塔》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乌塔》读后感1
乌塔,一个十四岁的女孩。你能相信她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吗?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可以,也只能游历一个国家而已,怎么可能游历整个欧洲呢?可她却去了法国、罗马、意大利、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瑞士、奥地利等国家。她,一个德国小姑娘,身上却有着我们没有的美好品质。她爱学习、开朗、活泼、热情、大方,更重要的是她独立自主,自食其力。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位考入名校的学生,却因为自己不会叠被子,穿衣而被退学。这,就是对我们敲响的'警钟啊!、
父母常常约束我们,担心我们的安全,从来不让我们单独出门,把我们呵护得像温室里的花朵。冷了,有棉衣,有火炉。饿了,有香喷喷的饭菜。我们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坐享其成,却忘记了当下孩子最需要的一点:独立,自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的栋梁,但如果我们只知愚昧的学习,那,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更失去了宝贵的自主能力呀!我们何时才能不做温室里的花朵,而做一只翱翔在蓝天里的雄鹰啊!我们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没有自由、没有向往、没有憧憬、没有梦想。只求填饱肚子,睡眠充足。可是,你是否想过,当有一天,你的主人离你而去时,你的命运又将由谁来做主?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学会自己穿衣,自己叠被。让我们向乌塔学习,学会自食其力。面对挫折跌倒了,再从那儿爬起来!让我们告别雏鹰,告别温室的花朵,一起成为展翅高飞的雄鹰吧!
《乌塔》读后感2
乌塔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去欧洲旅行,故事中最让我吃惊的是她独自一个人去了那么多地方: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还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现居罗马,最好还要去希腊,真了不起。她为了这次旅行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设计了旅行路线,还看了有关这些国家的资料。
我从这一点看到乌塔是个自理能力很强的的孩子,要不怎么会一个人单独出门呢?回头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就是小小的湖州也不敢一个人出门。再说欧洲有十几个国家,好几种不同的语言,但乌塔呢,一点也不感到害怕,照样一个人去旅行。哪像我们中国的.孩子整天像关在鸟笼的小鸟,一点胆量都没有。只会一个人趴在床上,一边吃糖,一边看厚厚的书。一对比就可以看出乌塔是个有主见、有胆量、有志气的孩子。
我们这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将来要担负国家的兴旺与发展,只有从小培养独立的能力,将来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不低头,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乌塔》读后感3
有的外国孩子2岁时父母便开始训练他们独立的能力。美国有的孩子在9岁时就不想被父母所限制,要求独立自主。在上小学时,欧美一些国家的老师就教育孩子们要有独立情,不能依赖家长,不做温室里的.花朵。在美国,孩子们在学校中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交易,可以卖糖等。老师们不但不反对,而且还鼓励他们这样做下去。很多美国老师认为,这会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定的基础。在德国,学校主要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德国孩子们利用休息的时间帮助餐馆和超市发传单,做小工来挣零用钱,根本不用跟父母拿。而且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来学习的是,外国孩子每周都要写一遍论文,涉及经济,人物,动物,科学等各方面的。
看看中国孩子,很多是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一个报道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9X年,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参加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中国孩子病了回到营里睡大觉,日本孩子生病了硬挺着走到底。到了营地,日本孩子麻利地搭建好了炉子,用一些简单的食品做出了晚餐。可中国的孩子既不会做饭更不会搭建炉子。最后还是厚着脸皮地吃日本孩子的饭。教官说“你们别人的饭,心里不会难受吗?”而有些中国孩子听了很麻木,没有什么反应。
中国孩子的娇生惯养,没能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不像乌塔那样的外国小朋友们,从小就锻炼生存本领,自立自主。
《乌塔》读后感4
前几天,我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我心里非常羞愧,我们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可乌塔是一只飞翔蓝天的“雄鹰”
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一个人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乌塔为了这次旅行足足准备了三年的时间。还每到一地就查这里的警察局的电话,怕遇到危险时好求救,他这次旅费是靠分发报纸、看护别人的孩子挣来的钱,没有拿家里一分钱。我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反省。我们的行为和乌塔的`行为真是天壤之别呀!我们都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的,所以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也有这样的经历,上次我的爸爸妈妈要一起出差,爷爷奶奶也出门了。爸爸妈妈刚要出门时,我对爸爸妈妈说:“现在已经中午了,我肚子已经饿了,谁给我做饭呀,你们想我饿死我呀!”妈妈说:“你自己做吧,我这要坐飞机呢,我可不想误机呢,挨老板的骂呢。”爸爸说:“你自己做,如果不会做,就让你饿肚子吧。要不,你等爷爷奶奶来了,叫他们做吧,我们走了。”我不会做,所以挨饿等爷爷奶奶来。
我们不应该做“温室里花朵”,我们应该出去闯闯。这就应了一句谚语——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乌塔》读后感5
从乌塔身上,让我懂得了,做一个优秀的人才,对未来有用的人才,能回馈社会的人才,不是光会死读书就够的,经验和社会知识的积累不是光看电视图片就能学到的。“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乌塔的这句话,如雷贯耳!在我沾沾自喜自己能发表几篇作文的时候,乌塔已经在自费旅游多个国家了。
和乌塔比起来,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或者说,我们国家小孩在自理能力上的欠缺。我们都在父母的爱护下娇养的有些软弱苍白了。其实,小孩子应该学会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总是一帆风顺的话,长大后走入社会,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就会很差。容易在困难前退缩。平时得到锻炼的人,面对困难时,就不会显得手忙脚乱,就能自信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不会轻易言“败”。
亲爱的爸爸妈妈,多给我们一些锻炼和自由吧,让我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让我们多一些自信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把你们对我们的爱变成溺爱,过度的保护只会使我们丧失独立的能力。不要把我们当做小鸡护在羽翼下,我们要做的是雄鹰,展翅高翔的雄鹰!社会需要的是能独立思考动手干实事的人才。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未来是我们的,请放开对我们过度的保护,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美丽的大千世界里开辟属于自己的天空吧!
《乌塔》读后感6
我慢慢地读完《乌塔》,课文中乌塔那么热情,开朗,自立能力强的好品质深深地感动了我。
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历欧洲的故事。
当我读到“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当然。”她很自然的回答道。
乌塔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是多么的`强啊!再看看我,都上小学四年级了,还因为别人说:“一般鬼都是在晚上吃小孩。”而不敢单独睡觉,都这么大了还和爸爸妈妈一起睡。
说起来真是惭愧呀!
我从“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看出乌塔是多么的注重实践,可我呢?整天在家里看书,
看了一本又一本的,仿佛我的世界里只有看书,虽然看了这么多的书,可到头来却没能用学习来的东西去生活中好好实践一番,都快变成书呆子了。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我觉得这是一个多么有计划性的小女孩,她每到一处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
以便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还给家了寄张明信片。
哪像我,星期五晚上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常星期天晚上“加班”。
我慢慢的读完了乌塔,也一点点的经受着一场心灵的洗礼。
《乌塔》读后感7
我刚看到题目时想象不出来《乌塔》写得是什么。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了乌塔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住在汉堡。她在这个暑假游历了欧洲。她用了三年时间准备这次旅游。她又和我进行了一些对话,如:中国的孩子是不是自己出门;为什么不让孩子单独出门……把“我”难住了,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我非常羡慕乌塔的自立和自强的精神,从三点看出:一是每个周末都去打工,不向爸爸妈妈要钱。如果在中国,小朋友们一定会向父母索要金钱,不会用劳动来挣钱。二是因为她自己准备这次旅行,自己收拾背包。如果在中国,不要提中学生,就算是大学生,出门的行囊也是父母帮忙整理的,但乌塔却做得很好。有些学生出国留学竟然要带着妈妈,因为他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请问他们出国还要学些什么呢?三是乌塔会独立思考。在中国,小学生们只听家长的,家长说一他绝不说二。中国的小朋友天天被书山题海包围着,不能再自由的.天空飞翔。如果中国的下一代不能自立、自强、将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这后果不堪设想。
有句古语叫: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中国的下一代都是雏鹰。如果不把我们放出鸟笼,我们就不能在自由的天空中飞向远方!
《乌塔》读后感8
最近,我们学完了第七单元。其中《乌塔》这篇课文使我记忆犹新。
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个名叫乌塔的14岁德国女孩独自一人周游欧洲的故事。乌塔做事十分周全,用了足足三年的时间准备旅行。她还很勇敢,很热情她拥有的许多品质都是我们身上欠缺的。
在中国,父母都很疼爱儿女,使他们如同弱小的花蕊,藏在绿叶中养尊处优。同样是家中的宝贝,中国父母让孩子待在家里,乌塔的父母却放手让乌塔自由飞翔。其实,过度溺爱对我们的成长有弊无利。
比起乌塔,我们该惭愧。相仿的.年龄,却有着大不相同的地方。我们像温室中的花朵,虽看着富丽堂皇,却终究少了那么一丝顽强的生命力。乌塔,她是开在原野的玫瑰。温室中的我们,到头没有平原上的玫瑰娇艳。她的自强,勇敢,独立,都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我们去文具店买笔,见到店员阿姨都害羞,更别说打招呼了。可是,乌塔还能镇定,神态自若地周游列国,在旅店碰到陌生人也会热情地问好。这一点,我们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
乌塔,你真是勇敢,敢于周游欧洲;乌塔,你真是自立,张开双翅飞翔;乌塔,你真是聪明,做事如此周全。而我们,却那样软弱,胆小总怕这怕那
我们应当学习乌塔,学习她的大方,爽朗,热情,自立。海阔凭鱼游,天高任鸟飞。我们要懂得的还有很多。
《乌塔》读后感9
看了Uta这篇文章,觉得Uta是个细心又大胆的德国女孩。每当她去一个地方,都会先查一下派出所的电话号码,免得让父母担心,或者给父母打电话寄明信片。她很细心,愿意学习。她花了三年时间准备去欧洲旅行。乌塔独立自主,所有的路费都是自己打工挣来的',没有花爸爸妈妈一分钱。她的父母让乌塔亲自去体验生活,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我羡慕和佩服Uta14岁就能一个人去欧洲旅行。
Uta利用暑假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准备去希腊。
我的暑假,时间一般都是父母安排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老师留下的无聊作业上,不能像乌塔一样去旅游。或者说,时间是花在舞蹈课上练习舞蹈。真的很希望一个人去玩,但是父母能支持吗?当然不是。这就是为什么我休假时缺乏自由。
为了实现自己的世界旅游计划,Uta花了三年时间做准备,阅读这些国家的相关资料,努力赚钱支付差旅费。
我也去过很多地方旅行,当然是和父母一起旅行,旅行路线是父母安排的,旅费也是从父母口袋里拿出来的。我在反思自己,也和父母一样在反思中国教育。
《乌塔》读后感10
前几天,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文中的乌塔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可却自己一人游历欧洲,真是令人称奇。
乌塔在旅行时,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每到一地就先查一下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在遇到危险时保证自己的安全。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不几天她就会给家里寄张明信片,让家人放心。她用了三年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大量有关书籍,为了挣旅费,乌塔早出晚归,十分辛苦,因为,乌塔要向目标奋斗!
我们中国的孩子跟乌塔的生活相比,是那么平淡无奇,我们就好比是那温室里的小草,虽在幸福之中,却失去自由。在我们出生之后,所以家务都由父母承担,自己的任务只是学习,想干家务都会被谢绝,个个都变成了十足的书呆子,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就拿我来说吧,如果想要出去玩,爸爸妈妈就一定会带着吃的.喝的,拎着大包小包跟着我。我放学只要晚回家一小会,爸爸妈妈就一定会急得不得了。我想问问你们,如果你们的孩子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请家长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吧!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下,自由的飞翔!作文
《乌塔》读后感11
今天,我们学了《乌塔》这一课。乌塔是一个14岁的德国的一个小女孩,但她却和我们中国的孩子不同,因为她一个人游闯了瑞士、米兰、奥地利等等国家。
其实,在我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觉得很奇怪。在我们中国,有哪一个14岁的孩子敢一个人游历欧洲呢?如果是的孩子敢去,那我们的父母、家人也肯定不会同意的啊!从这点上看,我想乌塔必定是个独立性很强和勇敢的孩子。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想乌塔这次旅行是她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如果是我们这样的孩子,肯定不会像乌塔一样有这样的机会,乌塔也肯定从这次旅行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其实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机会让我培养自己。比如:上次我们说好一起去潮州玩,我非常高兴,但一听到爸爸妈妈不去,我立刻退缩。爸爸妈妈也让我去的,只是我怕我管不好自己,所以我才不肯去的。现在回想起来还真的有些后悔,如果我和乌塔比,我肯定胜不过她了。
说起来我的独立性也不是很好。有的时候不习惯叠被子,只是妈妈催才肯叠;冷的时候又不加衣服;还有的时候不记得带红领巾回学校,只能再买一条了……再看看乌塔吧,为了去这次施行,她准备了三年时间,阅读其它国家的书籍;为了挣旅费,乌塔又去帮餐馆或超市发广告……如果我有这样的机会,我想爸爸妈妈一定放心我一个人出外的。
乌塔,这个名字深深感动了我。每个人要是都有这样的胆量,他们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乌塔》读后感12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读完后,我感触很深,乌塔是一个只有14岁的小女孩,竟能用自己的钱游遍欧洲,而且还是一个人,她的独立生活能力多强,现在,各个家庭的家长都十分并心自己的'子女们,生怕他受到一点点的伤害,所以不让他们做这做那,不让他们出门,生怕在外面受到一点伤害,这样使他们的性格变得暴燥,从而他们独单,不能融入社会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天下所有父母心,但为了自己的孩子,,也要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啊!未来是我们的,父母们,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大千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文章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光从电视和书本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觉得她说得很对,当然从书本和电视中认识世界是不完美,我们要走出我们自己的世界,来亲自体验。但是我还要像乌塔那样,独立、自主、有主见,这样对我自己有很大的好处。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乌塔》读后感13
今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一篇课文,里面讲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就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环游世界。我非常的想不到一个上学的孩子,就要环游世界,文中的乌塔是一个生活有经验、自理能力强、热情活泼、做事有计划、做事有主见。我非常的佩服她,他的父母都同意她这样做,还支持他。
再看看我们中国人的`孩子。说到中国的孩子,我就是,我们中国的父母肯定不会让我自己去环游世界,也不会让我们出去玩。父母经常工作,长长的没时间,要不就会把我送到爷爷奶奶家里玩,要是我出一点事故爸爸妈妈会很担心很伤心。我们中国的孩子因起受到了宠爱,溺爱,让我没有经验。
在今天,老师让我们看到中国和日本举行了的夏列营,还读了一边。我非常的生气,我们中国的孩子太不懂事了我非常的生气。我们在走路的时候规定我们中国孩子走50千米。日本孩子走100千米正是我们中国的二倍,在走的时候中国的孩子生病了就会到帐篷里睡觉,而日本的孩子生命了还继续的走。这说明我们中国孩子很脆弱。
《乌塔》读后感14
乌塔,一个奇怪的名字。大家一开始是不是以为乌塔是一座很黑很黑的塔,上面还有很多乌鸦?那么,我要对你说一声:恭喜你,你很荣幸地答错了!乌塔,是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女孩,而《乌塔》这篇课文写的就是乌塔一个人游欧洲的事。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在跟“我”的交谈中乌塔大胆地提出了这个问题。这句话也同样引起了我的深思。是啊!比起乌塔,我们几乎没有资格谈独立、自主。家长把我们看成一块美玉,拿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恨不得天天顶在头上。而乌塔的父母呢,却撒手不去管,让乌塔自己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困难。除了家长的问题,她的身上还有很多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我经常向妈妈要零花钱吃吃喝喝,买这买那的,而乌塔呢,却用自己打工赚来的钱周游欧洲;还有,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会感到害怕,可乌塔却独自勇敢的游欧洲……像这样明显的差距还有很多很多。
我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上名牌大学的人,竟然连叠被子、理书包都不会。虽然这只是个别的现象,但由此可见现在中国学生的自理能力确实不如别的国家啊!那些溺爱孩子的家长们,请你们把“溺爱之锁”打开吧!现在的我们就像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只有经历了挫折和困难的磨练,才能成为那展翅飞翔的雄鹰!只有经历过风雨,才会有那绚丽的彩虹!
我喜欢乌塔,喜欢她的独立、自主,喜欢她的能干和勇敢,乌塔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乌塔》读后感15
《乌塔》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德国小姑娘游历外国各地的故事。
当我读到“小姑娘已经起身,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外出。她走了不久,我也出去了”的.时候,我体会到乌塔自理能力很强,一到进间就马上收拾东西出门,而中国孩子睡到很晚了也赖在床上不起来。
当我读到“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时,我体会到乌塔的热情、活泼。不像我们中国的孩子,非要爸爸妈妈提醒打招呼,他们才不好意思地打招呼,让别人感觉中国孩子没礼貌,不讨人喜欢。我想起了一件事,就是一年夏天,我正在游泳时,妈妈一直说:“冷不冷?饿不饿?”还叫爸爸把我管好,不然我手抽筋时会溺水。而外国父母什么事都让孩子自已去做。
当我读到“自已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陪小孩玩。”我体会到乌塔独立意识强、胆大心细,为了这次旅行,竟然用了整整3年来准备。乌塔走了这么多的城市,而旅费却是她自已挣的。不像我们中国父母,旅行时用他们的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我想对中国所有的溺爱孩子的父母说:“请放开你们那双溺爱的手,让孩子自已独立去生活吧。”
【《乌塔》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