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南朝第一帝刘裕,镇江京口人,“的的刮刮”穷小子出生

小能 0 2024-04-04

南朝第一帝刘裕

▓ 祝诚

话说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共经历了83个王朝,出了408个皇帝。其中有一位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363—422年),就是我们镇江市京口区人。他是一位平民出身的政治家、智勇双全的军事家、兴利除弊的改革家。明代大思想家李贽,赞誉他是“定乱代兴之君”,是平定天下、振兴时代的皇帝。我们就来聊一聊他的那些事儿。

他的出身可不是富二代,而是“的的刮刮”的穷小子。其父刘翘命运不济,蜗居在寿丘山脚下。正如辛弃疾的词中所说:“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出生时传说有“异象”,什么“神光照室,甘露降树”,父亲就给他起个小名叫“奇奴”。奇奴幼年丧母,父亲无力抚养,只好将他寄养在舅舅家,因此“奇奴”就改叫”寄奴”了。寄奴从小四处打工。有时到南郊黄鹤山砍柴、放牛、耕地,有时去长江边砍芦柴、编芦席、编草鞋,卖钱糊口。有一次,他砍芦柴将手划破了鲜血直流。只见他急中生智,随手拔了一把地上的野草,敷到伤口上。很快奇迹出现,鲜血止住了。后来中草药书就把此草唤做“刘寄奴”,治刀剑伤很有效。

寄奴长大了,身高7尺6寸。体壮如牛,“雄杰有大度”。又好舞枪弄棒、骑马射箭,因而武艺高强。但他有个好赌的毛病,好友王谧就劝告说:“卿当成一代英雄!”他闻过则喜,知错就改,遂加入了“北府军”。这支部队,主要由南徐州(今镇江)、兖州的流民、猎户组成,纪律严明,能征善战,当时人们赞道:“京口酒可饮,兵可使,箕可用。”刘寄奴参军如鱼得水,智勇双全,不久就当上了北府军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

公元401年6月,孙恩率领一支信奉五斗米道的亡命之徒十余万众,战船千余首,沿长江而上直抵京口。其时“建康振骇,内外戒严”,京城危急,朝廷震动。于是紧急调兵遣将,传令驻防浙江海盐的刘裕率部火速救援。刘裕所部只有一千余人,才是孙恩大军的百分之一!又是夜急行军,人困马乏。这仗可怎么打呢?哪知刘裕熟悉家乡的地形,胸有成竹,知道孙恩定会从京口西津渡上岸。他便令部众飞速抢占蒜山(今云台山),这样居高临下,把一千人凝聚成铁榔头。待到孙恩部队来时晚矣,挤在山下无法布阵。刘裕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前军一乱,后军懵了,一下子乱成一锅粥。孙恩乱中抢到一只木筏,这才逃上楼船,逃命去也。刘裕这一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有勇有谋,从此威震四方!

作为军事家,他的大阵仗还在后头。409年、416年,他两次统率晋军北伐,长驱直入,先后灭掉了北方的南燕与后秦,收复了洛阳、长安等地。这为平定北方、南北统一奠定了基础。如今,有人称他为“东方的成吉思汗”。因此,辛弃疾在词中赞他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详情我们下次专门来聊。

北府军是晋军主力,刘裕是北府军最高统帅和常胜将军。晋恭帝眼见他一天天坐大而无可奈何,只好很不情愿地宣布“禅让”,乖乖的把皇位让给了刘裕,这就是南朝第一帝宋文帝。他可谓是“朝为田舍郎,暮坐金銮殿”!他是平民出身的皇帝,上台后顺应历史潮流,削弱士族豪强、扶持平民参政,于是渐渐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裕当了九五之尊的皇帝,自然要光宗耀祖。但他没有大兴土木,只是把京口的故居移到寿丘山上改建成“丹徒宫”。早年的“耨耜之具,颇有存者。皆命藏之,以留于后。”不久,他的儿子刘义隆(即宋文帝)来祭祖,看到这些农具感到出身卑微面上无光,想要撤除。其时,有近臣劝道:“大舜躬耕历山,伯禹亲事土木,陛下不观列圣之遗物,何以知稼穑之艰难?何以知先帝之至德乎?”这就把刘裕当年的一番苦心说透了:刘裕要用这些农具来教育后代:不要忘本!可见,刘裕是一位“穷不失志、富不忘本”的皇帝。

【作者简介】祝诚,江苏省镇江市人。1964年扬州师范学院中文专业本科毕业。中囯古代文学教授。曾任镇江师专副校长、镇江高专校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院长。曾获普通高校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评为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撰有《茅山抗战胜利纪念碑碑文》《镇江宝塔山学子亭记》并勒石,编撰有《竟陵派锺惺谭元春选集》《元人镇江小令赏析》等。曾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

刘宋庙制:刘裕想当太祖,刘骏想当太宗,因儿子不孝,均没能如愿
河南之最的木耳和香菇,竟产在这个偏远山区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