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为何推崇成吉思汗,对建立元朝的忽必烈却讳莫如深?
13世纪蒙古的崛起,不仅是一个奇迹,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北方游牧部落建立的辽朝与金朝,一直向往中原,并不断向南发展,给北部留下空缺,也就给蒙古部落发展的空间。因此蒙古部落的崛起,既得益于成吉思汗,也得益于辽金的松散管理。
在历史上,除了成吉思汗,忽必烈也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蒙古人眼里,无论成吉思汗还是忽必烈,在苏联时期很少提及,主要因为俄罗斯人不愿看到曾被蒙古统治的历史。直到戈尔巴乔夫执政的后期,蒙古才开始纪念成吉思汗,甚至建起巨大的成吉思汗雕塑。蒙古纪念成吉思汗时,却很少纪念忽必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反差呢?
重汉轻蒙
1215年,忽必烈出生在草原上,他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第四子。此时成吉思汗已经54岁。忽必烈17岁时,拖雷莫名其妙的死亡。如果按这种生活轨迹,忽必烈顶多也就是依附于大汗贵族。但忽必烈有一个很厉害老妈唆鲁和帖尼。
唆鲁和帖尼在拖雷死后,在教育子女上十分严格,而且与窝阔台等拖雷的哥哥们关系都很好。她严格要求拖雷的儿子们要重礼,不准争强好胜。正是唆鲁和帖尼的教育以及低调,拖雷系能够平稳的经历了窝阔台汗和贵由汗。
大汗贵由突然死去,术赤系的拔都依照蒙古传统,召开“忽里勒台”。由于术赤系与窝阔台系、察合台系有矛盾,因此拔都推举蒙哥为新一任大汗。由于拖雷系的命运发生改变。随即忽必烈也被蒙哥授予指挥权,开始南征。
1258年,蒙古与忽必烈、兀良哈兵分三路开始征伐南宋。但1259年,蒙哥在四川钓鱼山下身亡。蒙哥的死使蒙古再次出现变化。此时忽必烈的小弟阿里不哥,按照蒙古传统“幼子是家族的守护者”之名,继承汗位。
阿里不哥通过举行忽里勒台,得到拔都和侄子海都的支持。但忽必烈也于1260年,举行忽里勒台,继汗并称帝,建立元朝,并打败弟弟阿里不哥。
忽必烈建立元朝,致力于汉化,他认为蒙古帝国必须用汉人的制度才能得以延续。忽必烈不断汉化,必然要触动蒙古保守派的反对,但忽必烈却义无反顾的汉化,加大对蒙古保守势力的打击。还重用汉官,实行汉制。
因此,在蒙古人眼里,忽必烈就是一个背叛者,丢掉了蒙古的传统。有学者认为,有的人提到忽必烈时,心情格外复杂。
重南轻北
1260年,忽必烈与宋朝暂时休战后,北返与弟弟争汗位,他攻下和林后,终于1264年臣服了弟弟。忽必烈之所以敢北上争汗位,他的实力来源于中原,中原大量物资及人员保障了忽必烈的争位。
忽必烈清除了阿里不哥身边反对他的人,但对其侄子海都却手下留情,致使海都在此后30年里,不断骚扰元朝。
忽必烈争位后,并没有在和林停留,而是继续返回他心中的都城上都。随即展开了对宋朝的新一轮征伐。忽必烈在征伐南宋时,改变以往蒙古的屠城的战术,而重用汉官汉将,通过招降的方式,取得了宋朝的一些城市,并促进了汉人与蒙古人的和解及和睦相处。
忽必烈的政策,赢得了汉人的信任,也使得他在征伐南宋中奠定了基础。有人认为元朝用很长时间才灭掉南宋,其实忽必烈在步步为营,不断削弱南宋的实力。1276年,南宋小皇帝投降元朝,虽然此后还有一些残余势力,但实际上元朝已经完成了对宋朝的征伐。
忽必烈灭掉南宋后,他的注意力也到了中原以南,而且忽必烈按照汉官的建议,在元朝治理上采取仁政,而兴修水利和道路,加大元朝的基础设施建设。
元朝利用丰年之际,贮藏大量粮食,当遇到灾年时,可以开松开仓放粮。不仅如此,忽必烈还保护汉人的官僚地主的利益,并且大量印刷书籍,在科学上也鼓励民众科学制造,元朝时天文学发展很快。而文化领域中的戏曲达到历史高度,印刷术的广泛应用,使大量书籍得以重现。
蒙古旧式贵族对忽必烈重南轻北的做法很不满,但元朝的统治中心必然在中原及南方,不可能选在荒凉的北部草原。现在有人否定元朝的统治,但这段历史已经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不要以为蒙古独立了,他们就否认曾是中华民族一员。作为中国人,我们祖先有哪一个没有在元朝统治之下呢?谁割裂这段历史,其用心就险恶。
重文轻武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两次征伐日本没有成功,而且又大兴土木,建立很多宫殿,而此时的元军忽必烈以后,大仗很少打,也使得元军战斗力下降。而作为蒙古帝国共同尊称的汗,忽必烈忽略了对亲族建立王朝的制约权,比如旭烈兀建立的伊儿汗王朝,术赤系的金帐汗国,以衣察哈台汗国,就连海都的统治都有独立性。
忽必烈这种纵容,使元朝名义上有号令,其实已经失去对蒙古汗国的影响力。致使元朝末期面对起义军势力,没有一个汗国出手相帮。这也是蒙古对忽必烈分裂帝国的一个不认同点。
但蒙古帝国面积太大,以忽必烈的管理方式,显然管不过来,也管不好。如果因管与被管而发生矛盾和战斗,也得不偿失。但蒙古人不会这样看。忽必烈死后,蒙古统治者再没有一个达到其统治的高度。而元朝末期在与朱元璋等起义军对决中,也失去了当年的凶悍。
结语
虽然蒙古对成吉思汗的推崇要比忽必烈高,但苏联解体后,蒙古也意识到否定忽必烈他们也会把历史割裂。最让蒙古无奈的是,现在外蒙古中成吉思汗真正黄金家族已经不在了,如果再否定,还有什么值得骄傲?但当蒙古从台湾找到关于元朝汉文史料时,他们也只得面对历史,并没有什么骄傲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