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群英传:包拯篇
我叫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
年轻的时候,我考上了进士,被朝廷授予官职。因为要在家照顾父母,我没有去赴任。后来朝廷再次授予我官职,我因为父母的缘故还是没有去赴任。直到父母去世,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家乡,踏上了我的做官之路。
我正式赴任的第一个官职,是天长县的知县。因为政绩出众,我被升迁为端州的知州。在端州任知州期间,我同样政绩出众,不久被调入中央任职。
到了中央,我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专门负责监察百官的言行。在这个位置上,我得罪了不少人。不久,我被外派到辽国出使。
好不容易回国后,我的职务又几经变动,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来回调换。但不管到那里任职,我始终都把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凡是不利于民生的政策,我一律上书谏止;凡是有害于民生的做法,我坚决上书反对。朝廷有时也会听从我的意见。
当时朝廷的腐败问题很严重,不少权贵利用政策便利损公肥私,危害民生,我对此零容忍。在知谏院任职时,我就提议朝廷加强整肃权贵,连续向皇帝上了好几道奏章。皇帝深受触动,奏章的不少内容都被皇帝下令落实。朝中权贵因此对我非常忌惮。
为了加强对权贵的整肃,皇帝命我主管开封府。开封是朝中权贵云集之地,我到任之后,不讲任何情面,一律公事公办。开封的风气因此焕然一新。很多开封市民私下里称我为“包阎罗”。我对此哭笑不得。
为了更好地制止官府欺压民众,我打开开封府正门,热情接待上访的平民百姓,认真倾听他们吐露心声。属下官吏因此不敢恣意妄为,轻举妄动。
不久,我被升为谏议大夫兼御史中丞。当时太子之位长久空缺,而皇帝又年事已高。作为谏议大夫,我认为自己有义务提醒皇帝速立太子。没想到这引起了皇帝的警觉。皇帝阴阳怪气地问我想立谁。我理直气壮地跟皇帝说:我今年六十多了,连儿子都没有,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国家考虑,陛下何必对我心存怀疑呢?皇帝这才放下心来,微笑地跟我说,此事不急。
当时张方平主管国家财政工作,涉嫌官商勾结,被我弹劾罢免。皇帝又任命宋祁主管国家财政。经过调查,我发现宋祁也存在问题,再次上书弹劾。宋祁也被迫辞职。皇帝只好任命我兼管国家财政工作。此事引起了欧阳修的不满,欧阳修发动舆论,说我之所以弹劾张方平和宋祁,就是因为贪图主管国家财政的职位。我百口莫辩,只好回避皇帝的任命,过了很久才敢到任。
在主管国家财政工作期间,我改变了中央向地方强征供品的做法,设立了专门的交易市场,让官府同民众进行公平交易,百姓因此深受实惠。
卸任国家财政主管的工作后,我又被任命为枢密副使,主管国家军事工作,然而没干多久,我就去世了,享年64岁。
我一生为人严厉正直,从不巧言令色。因为整肃权贵和贪污,我和很多朋友、亲戚都断绝了往来。我本人的生活,也非常低调质朴,虽然身为朝廷大员,日常用品却和平民没什么区别。我对族人,也立下重誓:凡是包氏后人,如果有贪污犯罪的,绝不允许葬入祖坟。
我的大儿子包繶比我死的还早,之后我的正妻再没生育。为了延续香火,我娶了一个小妾。然而这个小妾仗势欺人,被我一怒之下赶回了娘家。当时她已经怀有身孕。不久我的二儿子出生,被大儿媳崔氏偷偷接走抚养。等我气消了,崔氏才把二儿子包綖带到我的面前。我这时才知道,自己原来还有后人,顿时老泪纵横。
可是没能陪伴包綖多久,我就去世了。因为我生前的名声太好,二儿子包綖
一路的成长都受到了各方人物的照顾,后来还娶了丞相文彦博的女儿为妻。包綖踏入仕途后,继承了我清正廉明的作风,勤勤恳恳,克己奉公,我非常欣慰。
我一生坚守了自己的初心,自始至终,无怨无悔。回顾这样的一生,我觉得,也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