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汉昭帝:一代雄主的晚年悲哀
历史上的雄主在权力交接上处理得当的十分少见,执政前期雄才大略,执政后期往往多疑猜忌。
秦始皇、汉武帝、康熙等一代雄主,在处理继承人问题上,无一例外均有瑕疵,轻则手足相残,重则葬送江山。
汉武帝时期,也发生了一次继承人危机——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前后持续一年多,死数万人,涉案牵连数十万人,几近动摇国本。
一、 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发生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
汉武帝已66岁,卫子夫也已年过60,皇太子刘据38岁。
卫氏家族的支柱,卫青、霍去病早已去世,平阳公主也已去世多年。
这是巫蛊之祸发生的背景。
由于卫青的去世,太子刘据失去政治保护伞,加上卫子夫失宠,卫氏家族地位一落千丈。
与此同时,以李夫人和李广利为代表的李氏一族迅速崛起,与太子形成有力的竞争。
由于太子性格仁恕温和,关于朝政的意见,多与武帝相左。
反对太子的派系,经常抓住这点,挑拨父子关系。
祸事从枝节处生发。
卫子夫的姐夫是丞相公孙贺,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为太仆,九卿之一。
公孙敬声是一个不争气的二代,自己有污点,被别人抓住把柄,被告贪赃枉法,案发下狱。
公孙贺为了赎子之罪,主动要求抓捕当时的社会游侠朱安世,将功赎罪。
朱安世是当时社会上有名的游侠,作奸犯科,类似于今天的黑社会老大。
朱安世被抓后,十分淡定,声称要当朝宰相公孙贺全家陪葬。
他也做到了。
朱安世反咬公孙贺父子有奸,埋木偶诅咒皇上,公孙敬声还私通阳石公主。
巫蛊是汉武帝晚年的敏感神经。
汉武帝晚年身体多病,疑神疑鬼,总怀疑有人用巫蛊诅咒自己。
身体有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身边爪牙,借巫蛊之事,残害忠良,满城风雨。
巫蛊看似儿戏,但历史上对于雄主屡试不爽,背后有人性的必然。
由于公孙贺父子被告是巫蛊之罪,触动了汉武帝最敏感的神经,汉武帝下令,公孙贺父子皆斩,灭族。
包括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的儿子卫伉均因牵连而被杀。
汉武帝连自己的女儿都杀。
一时之间,长安涌动,数万人因此而死。
这是巫蛊之案的始末。
不难看出,此案针对卫氏家族而发难。
终极目标在于皇后和太子。
朱安世是游侠,游侠是一个汉代很独特的群体,黑白两道通吃。
类似于我们今天有官方后台的社会大哥。
游侠经常作为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发挥重要作用。
从朱安世的游侠身份开始,我们抽丝剥茧,还原巫蛊之祸的真相。
当时反对皇位与太子的势力包括:
第一,皇子后妃和藩王子嗣。
第二,酷吏集团。
酷吏是汉武帝朝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养了一只酷吏队伍,这群人利用汉武帝多猜疑的心理特点,往往罗织大案,以邀其功。
酷吏与朱世安代表的社会游侠相互勾结,他们狼狈为奸,黑白两道,鱼肉百姓。
《史记》有专门的酷吏列传,酷吏是汉武帝朝重要的政治力量。
由于太子仁厚,经常与酷吏集团的政见不合,一旦太子继位,意味着酷吏集团的失势。
巫蛊之案发展到公孙贺父子,本来只是独立的个案,一名叫江充的酷吏,将司法事件推向政治事件。
江充借由公孙贺父子之案,刑讯逼供,攀扯罗织,诬陷诛杀数万人。
从前朝延伸到后宫,大肆搜查后宫,从不受宠的妃子开始,最后居然搜查到皇后和太子的寝宫。
很明显矛头指向皇后与太子。
江充搜捕到太子东宫,诬陷太子宫中有很多巫蛊之道具。
面对江充的诬陷,太子十分害怕,于是向老师石德求助。
此时太子老师石德提了一个很不好的建议。
石德建议太子不要重蹈扶苏的覆辙,务必抓捕江充。
太子从之,起兵诛杀江充,京师一派乱局。
反对派的鹰犬趁机状告太子谋反,汉武帝派丞相刘屈氂带兵平叛。
太子借兵反抗,最终兵败,逃亡到城外一人家藏匿。
最终被发现,情急之下,太子上吊自杀。
太子三子一女亦同时遇害。
当太子在京师起兵时,向母亲求援,卫子夫爱子心切,以皇后名义调用了卫队、兵器、车架等助太子起兵。
太子兵败逃亡后,刘彻追究责任,下诏收回皇后玺绶。
卫子夫目睹丈夫与儿子自相残杀,万念俱灰。
想我自进宫以来,克勤克勉,德行无亏。
生三女一子,抚养成人。
荐一弟一甥,均为国士无双。
丈夫另寻新欢时,谨遵妇道,毫无怨言。
太子亦宽厚仁慈,无丝毫过失。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至今已四十九年。
本来丈夫年岁已高,儿子也已当了三十一年太子。
如果丈夫寿终正寝,儿子自然继位,辛苦与隐忍一辈子,也就熬成皇太后,终成正果。
以皇太后之贤,辅以新皇帝之仁,定能开创一番新局面,青史留名。
可是风云突变,祸起萧墙。
丈夫之猜忌,小人之诬陷,酷吏之挟私,政敌之阴谋,酿成无端惨祸。
造化弄人,无以自明,唯有一死。
我一生纵有泼天荣耀,又何尝有一天真正掌握了自己命运。
经巫蛊之祸,皇后、太子、公主、太子的子女,全部罹难,卫氏血脉几乎片甲不存。
也是天不绝人,太子刘据之孙,尚在襁褓中的刘病已,没有被杀,尚存唯一血脉。
后面刘病已被霍光拥立,成为汉宣帝,汉祚又回到卫氏一脉。
虽是后话,也算告慰。
二、 武帝后继
太子已死,储位虚悬。
武帝刘彻经过巫蛊之祸,心灰意懒,暗自神伤。
刘彻晚年不顺,子嗣不封,太子被废,面临无子可立的局面。
围绕储位争夺,仍有一番明枪暗战。
首先行动起来的,是刘髆一党。
刘髆母亲是曾经受宠的李夫人,李夫人早逝,但李广利等家族势力仍在。
太子系败亡后,围绕在刘髆周围,一群人形成一股谋夺储位的势力。
核心是李广利和刘屈氂,二人是儿女亲家。
刘屈氂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子,汉武帝侄子,时任左丞相,是平定太子叛乱的主将。
李广利是李夫人的哥哥,统兵大将,当初告发太子谋反的也有他。
两位重臣,一内一外,一文一武。
再辅以平定太子叛乱的功臣,如莽通、商丘成等,形成一股很强的势力。
巫蛊之乱后1年,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匈奴入侵,掠杀边民。
三月,武帝命李广利、商丘成、莽通兵分三路,出击匈奴。
临出京前,丞相刘屈氂为李广利践行,李广利叮嘱刘屈氂,让他劝武帝早立刘髆为太子。
此时的刘彻已经冷静下来,正在为巫蛊之祸反思。
经壶关三老、田千秋等人的点拨,他已经明白,太子、卫氏一族并无反心,是被人逼迫、暗算,才被迫起兵。
自己是在暴怒之下,又兼消息不通,谣言四起,才错判了形势,导致父子相残的惨祸。
以他当皇帝五十年的经验,当然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是有人暗中操纵,煽风点火,才酿成悲剧。
从权力斗争的逻辑,谁获利最大,谁就最可能是始作俑者。
此时刘屈氂站出来,劝说武帝早立刘髆。
当时太子虽死,尚有刘旦、刘胥两位年长的皇子,怎么也轮不到刘髆。
武帝当然知道刘髆、刘屈氂和李氏一族的关系,立刻警惕起来,这莫非就是幕后黑手?
于是武帝一边斥责了刘屈氂,一边派内侍郭穰暗中查访。
到了六月,果然查到刘屈氂的夫人指使巫师在祭祀土地神时诅咒汉武帝,有恶毒的语言,以及刘屈氂与李广利共同祷告祭祀,想使刘髆当皇帝。
武帝十分悲愤,下令将刘屈氂游街示众,腰斩。
刘屈氂夫人斩首示众。
李广利妻子儿女全部逮捕。
李广利在前线得知消息,五雷轰顶,进退失据下,盲目出击,致使遭到惨败,七万汉军全军覆没,李广利投降匈奴。
这是历史上李广利投降匈奴的真实背景。
李广利投降的消息传到长安,李广利全族被灭。
刘彻拉开了清算巫蛊之祸的大幕。
攻击、抓捕、逼死太子的人,均受到清算。
江充、李广利、刘屈氂灭族,苏文、莽通、商丘成、张富昌、李寿等,不是自杀就是被杀。
汉武帝又建思子宫、望思台以纪念太子,但悔之晚矣。
刘髆一党破败后,刘髆亦于第三年病死。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可惜斯人已去,悔之晚矣
另外两个还在世的儿子,刘胥有重大缺陷,不在继位考虑之列。
刘旦觉得自己继位希望很大,于是按捺不住,派使者上书,要求进京宿卫。
刘彻这时已经杯弓蛇影,但凡有争储之心,立刻暴怒发作。
立斩来使,削刘旦三个县封地,并痛骂一顿。
再没有选择了,刘彻晚年面临无子可立的局面。
想当年卫子夫知书达理,刘据宽容仁厚。
大汉江山一篇大好景象。
年近七旬的刘彻,只能把眼光放在幼子刘弗陵身上。
刘弗陵只是个六七岁的孩子。
刘彻悔不当初,赠给卫氏家族仅存的重臣霍光一幅“周公辅成王”画,暗示霍光辅政,少子继位。
同时,为了防止吕后掌权的教训重演,赐死了刘弗陵生母钩弋夫人。
经过一番惨烈搏杀,血流成河之后,还不懂事的小娃娃,没娘的孩子刘弗陵,于公元前87年继位,为汉昭帝。
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接受遗诏,共同辅佐少主。
三、 霍光秉政
刘弗陵虽然捡漏得到了皇位,但年龄太小,又无生母主持大局,只能将权力托付于四辅政大臣。
金日磾病死后,上官桀、桑弘羊联络争帝位失败的燕王刘旦,准备发动叛乱,除掉霍光,废除汉昭帝,拥刘旦继位。
被霍光先发制人,平定叛乱。
上官桀、桑弘羊灭门,刘旦自杀。
经过一番激烈争夺,霍光成为唯一辅政大臣,开启大权独揽的时代。
其亲属多人担任重要职位,在朝廷形成庞大势力网。
霍光权力之大,居然可以主宰皇帝性生活。
为了让外孙女上官皇后得宠生子,霍光不但下令所有嫔妃不得侍奉皇上,居然让全体宫女穿上“贞操带”,防止偶然生下龙种。
最终,上官皇后也未能生育,刘弗陵绝后。
天道好轮回。
刘彻自毁长城,终于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