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原典:李斯列传第二十七(02)

小能 0 2024-07-10

史记原典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正义】:郑国渠首起雍州云阳县西南二十五里,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傍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以溉田。又曰韩苦秦兵,而使水工郑国间秦作注溉渠,令费人工,不东伐也。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於秦耳,请一切逐客。”【索隐】:一切犹一例,言尽逐之也。言切者,譬若利刀之割,一运斤无不断者。解汉书者以一切为权时义,亦未为得也。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正义】:在始皇十年。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索隐】:秦本纪云“晋献公以百里奚为秦穆公夫人媵於秦,奚亡走宛,楚鄙人执之”是也。【正义】:新序云:“百里奚,楚宛人,仕於虞,虞亡入秦,号五羖大夫也。”迎蹇叔於宋,【索隐】:秦纪又云“百里奚谓穆公曰:‘臣不如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代莫知。’穆公厚币迎之,以为上大夫”。今云“於宋”,未详所出。【正义】:括地志云:“蹇叔,岐州人也。时游宋,故迎之於宋。”来丕豹、公孙支於晋。【索隐】:丕豹自晋奔秦,左氏传有明文。公孙支,所谓子桑也,是秦大夫,而云自晋来,亦未见所出。【正义】:括地志云:“公孙支,岐州人,游晋,後归秦。”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索隐】:秦本纪穆公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此都言五子之功,故云“并国二十”;或易为“十二”,误也。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彊。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索隐】:案:惠王时张仪为相,请伐韩,下兵三川以临二周。司马错请伐蜀,惠王从之,果灭蜀。仪死後,武王欲通车三川,令甘茂拔宜阳。今并云张仪者,以仪为秦相,虽错灭蜀,茂通三川,皆归功於相,又三川是仪先请伐故也。北收上郡,【正义】:惠王十年,魏纳上郡十五县。南取汉中,【正义】:惠王十三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包九夷,制鄢、郢,【索隐】:九夷即属楚之夷也。地理志南郡江陵县云“故楚郢都”,又宜城县云“故鄢”也。【正义】:夷谓并巴蜀,收上郡,取汉中,伐义渠、丹犁是也。九夷本东夷九种,此言者,文体然也。东据成皋之险,【正义】:河南府氾水县也。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集解】:徐广曰:“华,一作‘叶’。”彊公室,杜私门,蚕食【索隐】:高诱注淮南子云:“蚕食,尽无馀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彊大之名也。

白话译文

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计划好的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于是李斯就上书说:

听说官员们议论要驱逐客卿,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招揽贤才,从西戎找到由余,从东边楚国的苑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jiǎn,减)叔,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友。这五个人都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了二十多个国家,也就得以在西戎称霸。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兴盛,国家因此富足强大,百姓们愿意为国家效力,其它国家也诚心归顺,击败了楚国、魏国的军队,功取了千里土地,至今政治安定,国家强盛。秦惠王用张仪的计策,功取了三川地区,向西又吞并了巴、蜀,向北占领了上郡,向南攻占了汉中,囊括九夷,控制鄢、郢,在东面占据了险要的成皋,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并进一步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向西方,奉事秦国,功业一直延续到今天。秦昭王得范睢(suī,尿),废黜穰侯,驱逐华陽君,使公室强大,杜绝了私门权贵的势力,像蚕吃桑叶一般,逐渐吞并诸侯的土地,终于使秦国奠定了统一天下大业的基础。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了别国客卿的力量。由此看来,客卿有哪一点对不起秦国呢?假使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接受他们,疏远士人而不重用,这就使秦国既无富足之实,又无强大之名。

来源:韩城司马迁祠景区

陕西网韩城站(编辑 王美娜)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0篇
探究秦朝丞相李斯的故事,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的现代人生存智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