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广元地名的故事——则天坝
广元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是古蜀道咽喉之地,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故乡。在广元民间流传不少有关武则天的传说,就其地名而言,也有其深远的来历和神奇的故事。
长江上游第二大支流嘉陵江横贯广元境内。嘉陵江西岸称为“河西”,以河西乌龙山皇泽寺为界,上段为“上西坝”,下段为“下西坝”。上西坝曾以武则天名字取名“则天坝”。贞观年间(公元627-632年),武则天父亲武士彟在利州任都督,相传武则天母女常去嘉陵江对面的“乌奴寺”游玩或求神祈福。武则天当上皇帝以后,乌奴庙取“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泽寺”,上西坝取名“则天坝”。自北宋开始这里先后设置“则天里、则天乡、则天保”。据1994年出版《广元县志》记《九域志》载(北宋元丰年间)“绵谷县(广元)辖二十二乡、朝天和嘉川二镇”,县址置则天乡。“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广元有则天、广化、嘉川三乡”。“清乾隆时,广元有则天、嘉川、广化、卫屯、神沙、柏龙六乡”。以后没有记载。由此说明“则天乡”至少延至清乾隆年间。1954年,在皇泽寺北边的上西坝发现宋墓一座,出土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卖地券石刻一方,其中有“白沙里则天坝”的地名。如今当地老百姓依然将上西坝火车站一带称为“则天坝”。
则天坝位于嘉陵江西岸,自古以来就是民居和驻军、交通、工业发展重地。早在北周时期,当地农民李乌奴在此筑寨发动农民起义,故为“乌奴城”。1933年,国民党邓锡侯部队入驻上西,并在上西坝修建军用机场。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61军182师某团驻进广元,选址上西坝安营扎寨。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56038部队某团从重庆璧山调驻广元上西坝。1996年10月军队改革整编,原上西坝部队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8743团,继续驻守上西坝,直至2001年部队部分指挥机关陆续迁至东坝新区营房。
上西坝与广元老城相隔嘉陵江,过去江上没有桥梁,主要靠渡口船只作为通往工具。皇泽寺渡口,是嘉陵江水域的古驿站,古时叫“广元渡”,又名“嘉陵驿”。1937年川陕公路修通后,设汽车人工渡船,后改为汽轮渡船。1959年12月,广旺铁路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汽车渡船取消。上西坝渡口,也叫“嗮轩门”渡口(今老城皇泽大桥位置),是老城通往上西坝的重要通道。“嗮轩门”因“民国川军邓锡侯部将领杨嗮轩”而得名。此处江面宽阔,水深平缓,每天来往船客较多,早上天刚开亮口就有人挑着或背着新鲜蔬菜、鸡鸭鹅兔、粮油水果到老城河街自由市场兜售,下午或接近天黑再乘船返回。“嗮轩门”渡口当时也是老城最为繁华的一个“水码头”。1995年8月10日,皇泽大桥建成后,渡口停用。
上西坝地处城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自然条件相对较好。解放后,上西坝设立乡级人民政府,属原广元县河西区管辖。1955年宝成铁路建成通车,在上西坝设有火车站。随后,国家粮库、绵阳五金站广元仓库、学校、医院等重要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相继进驻上西坝,给上西坝注入新的发展活力。1993年11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广元市上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更为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带来无限商机,上西坝的城市开发和建设得到迅猛发展。1993年宝成铁路复线开工建设,在原上西火车站基础上扩建广元火车客站,1995年投入使用。新建的广元火车站候车大楼以“北大门”三字造型,矗立于广场前沿,
与广场正中的一尊“凤凰独立”雕塑相对峙,形成上西独特的一道标志性建筑。2005年7月,上西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撤销划归利州区管理,现设立“上西街道办事处”行政机构,负责领导和管理上西辖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
昔日则天坝一片良田,如今已建成一座现代化新都市和川陕甘渝四省市的综合交通枢纽。宝成铁路、广巴铁路、兰渝铁路、成西高铁和108国道、广南高速、京昆高速在此汇合。2016年兰(州)渝(重庆)铁路和2017年西(安)成(都)高铁建成通车后,开启了广元铁路运输新时代。广元站日开行旅客列车约80余对,西成客专每日开通约50余对,经兰渝线运行约15对。自2018年4月起,“广元号”“朝天号”“苍溪号”动车组的相继开通,不仅增强外界对广元的认识、提高广元对外的知名度,还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为快捷的出行方便。据铁路部门对外公布的信息,去年广元铁路日均到发4万人次。
千年蜀道不再难,则天故里面貌新。广元上西坝是全省除成都之外的最大铁路转运中心。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优势,畅达的交通条件是基础。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广元有希望、有潜力,既定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杨正平/文 赵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