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王勃是顶级的文字舞者,也是最低级的世事门外汉
初唐时期,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从善如流,和他带领的官僚集团合力整合了当时全球范围的优质资源。社会面貌、经济实力、国土面积(东临於海,西逾葱岭,北逾漠北,南至南海)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此时,大唐需要一批有杰出文字天赋的人才为空前的“贞观之治”歌功颂德。
王勃就在这个历史时期来到了这个世界,而且还自带了“只应天上有”的文字天赋。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就能批判大儒的作品。普通的孩童在这个年纪,恐怕字还写不端正,认识的字不超过100个。
误入皇族权力之争
唐太宗李世民在即大位之前,由于自身的才能和威望远远超出了自己的地位,招来了太子李建成和皇弟李元吉集团的忌惮。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在李建成诱杀李世民之前,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在玄武门射杀了当朝太子李建成及其追随者李元吉。
杀兄弑弟、兄弟相残、玄武门,从此成了李世民及其继任者唐高宗李治的禁忌。
李世民成了历史上少有的不诛杀功臣的帝王。原因是他不能。长孙无忌等凌烟阁24功臣都是名门世族,是李唐王朝家天下少不了的支柱。而明太祖朱元璋及汉高祖刘邦的追随者功臣们皆出身乡野,这些功臣对新主只有威胁,对天下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世民只能在保住自己的老兄弟的前提下,选择继任者。而宅心仁厚的李治就以唐高宗的身份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皇子沛王和英王明争暗斗,日趋激烈。鉴于高宗的威严和玄武门的禁忌,不敢过分张扬。争斗不过限于斗鸡这类娱乐活动。
而王勃不知利害地为主子沛王写了一片斗鸡檄文,把二王矛盾置于阳光之下,且把二者的矛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王勃此举已然触犯了李唐皇族的伤疤。俗话说:君王怒,浮尸百里。
幸亏李治是一位仁爱君王,只是让王勃在长安没有了工作,把王勃赶出了长安。
轻视了王法之威严
自从商鞅应用法家的方法理论让秦国从小国变成大国、从弱国变成强国,以后的历朝历代都非常看重王法在治理天下方面的作用。
以致有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一说。
王法既规定了天下庶民的言行举止: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做了不该做的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也为官僚系统的行政行为立下了规矩。
王勃也是在皇帝身边待过,京城混过的人。也是目睹过一些“伴君如伴虎”的血腥的。竟然对王法没有应该有的敬畏。
先是私藏通缉犯,然后是为了自保私自处决通缉犯。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王勃因参与皇族之争,是已经上了皇帝黑名单的人,这一次,仁慈的李治有了足够的理由对王勃实施斩首。
幸运再一次降临到王勃的身上。在刽子手的大刀马上就要落到王勃的脖子上时,唐高宗李治英年早逝,天下大赦。
王勃马上就要和死神握手了,被幸运之神拉回了人间。
利令智昏的幸运
王勃在京城和虢州(今天的河南灵宝市)经历了两次死里逃生。其父也受其牵连被贬到远在天边且荒芜的交址(就是今天的越南北部)做县令。王勃在省亲的路上,为何要贸然造访滕王阁,并写下传世之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呢?
有野史说,是因为王勃在途中邂逅了同样遭贬的长安歌姬落霞。落霞病重,危在旦夕,需要重金购买药材来续命。
王勃闯入滕王阁卖弄文采,其实就是“商演”。虽然“卖弄文采取悦君王跟娼妓无异”,为了救落霞的命,他还是去了。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都督在滕王阁大摆宴宴,其目的就要在当地隆重推出他的乘龙快婿。以文会友,重金求佳文,不过是流于形式、走个过场,众人皆心知肚明。
而王勃这个实在人,当真了。
如果都督给女婿造势是为了事关重大的利害是由,王勃此举恐怕会引来杀身之祸。这一次,幸运之神还会降临吗?
滕王阁后,王勃继续南下,直至沉入南海。
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七。
王勃在文字方面天赋异禀,在世事人情方面有一些晚熟。或许当他走到南海边时,突然顿悟了、看开了: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或许他会感谢都督的不杀之恩。
或许他看到相对清澈的海水时,想起了长安城和虢州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乌烟瘴气,做出了“永远不同流合污”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