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欧阳修的趣事(欧阳本识你,可你不知修)
提起欧阳修的大名来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当时的文坛盟主。他尊重人才,提携后学,苏轼兄弟及王安石都出自其门下。还有以清正廉明著称的包拯都受到过欧阳修的举荐,可见他对北宋王朝的兴盛,及当时文学的导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欧阳修是江西吉安人,他父亲曾经当过几任小官,在欧阳修四岁时便得病去世。本身就是一个不富裕的家,让突如其来的变故,更变的一贫如洗。
没办法为了生存,其母亲只能带着小欧阳修去到随州投奔欧阳修的叔叔。虽然其叔把他们母子收留了,但毕竟是寄人篱下,说不尽的辛酸悲苦。
其母为了让欧阳修长大后重整家业,对他教育非常严格。没钱买笔墨,就用芦杆当笔,细沙为纸,教欧阳修认字。母亲每教他一个字,欧阳修总要在沙子上反复写多次,直到熟记于心。
年纪稍长,他就把家里的藏书读完了。于是就向别人借书来读,碰到一部好书,他就不分昼夜的赶抄出来,好按期把借来的书还于人家。他还要求自己把名篇全部背下来,母亲再给他详细讲解,以加深他对古诗文的理解。
就因这样的勤学苦练,欧阳修到十来岁时便能写出很精采的文章,并受到当地好多文士的称赞。他也因此令名远扬,有不少人还跑来请教、比试。
一天欧阳修从外地回家,刚乘上船,忽见跑来两个人,气喘吁吁的问:“船家!过欧家庄吗?"船家答道:“去呀!有急事吗?”这时其中一个人回答:“听说欧阳修年纪虽小,诗名却很大,我们要去找他比诗,非要跟他论个高低上下。"
欧阳修一听是找自己的,便抬头打量了一下这两个人,个头都不太高,长的矮矮胖胖,穿绸裹缎像个有钱的主,手里还拿一把纸扇,摇摇晃晃。
欧阳修心里觉得好笑,便故意逗他:“听说欧阳修文才非常了得,你们要找他,何不先作诗准备一下?"二人听得有理,便说:“那也行啊!你给我们出个题吧!”
欧阳修随意指了一下岸边的一棵枇杷树说:“就以它为题如何?"于是这两个人就做起诗来:“一棵枇杷树”,另一个吭哧了半天接了一句:“两个大枝杈。”到了三、四两句二人怎么也续不下去了,便问欧阳修:“小老弟你会作吗?来试一下!"欧阳修又好气又好笑,便随口吟出两句:“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
两个胖子听了便说:“还行,你也算一个,我一起去找欧阳修。"于是他们又在船上联起诗来:“岸上一群鹅,"另一个道:“双双跳下河。"接着欧阳修吟道:“琼妆照碧水,曲颈向天歌。"
时间不长,小船到了欧家庄。他们边下船还边联诗,一人吟道:“渡口泊小舟,"另一个人续道:“去找欧阳修。"“欧阳本识你,可你不知修(羞)。”欧阳修俏皮的给他续了两句,便头也不回的走了。那两个人看着欧阳修的身影,便傻傻的愣在那里,不知所措,一脸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