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雍正是清朝唯一、历史上少有为贫苦农民利益着想的皇帝?

小能 0 2024-06-14

雍正皇帝早前一直刻薄寡恩的暴君形象,坊间各种关于他弑父杀弟,盗取并篡改遗诏,皇位不正,杀年羹尧始末,被刺客摘去首级等等,直到近几年大家对他的评价才趋于正面,应该说是现在大家更加客观冷静的去看待历史,更加成熟的去看待历史人物了。

相比康熙皇帝的收台湾、平蒙古等这些开疆扩土的卓越成就,相比乾隆平金川、收新疆的十全武功,雍正的政绩似乎并不那么出众,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帝王,雍正似乎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丰功伟绩。

《雍正王朝》剧照

其实不然,雍正即位时面临康熙留下的吏治松弛、国库亏空的烂摊子,他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虽然改革的根本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统治,但是他的改革都是利于底层贫民,可以说他是清朝唯一、历史上少有的理解贫困大众,为底层人民着想的皇帝

体察民情、理解民生疾苦,“摊丁入亩”减轻农民负担

雍正他生在深宫之中,长于皇族家庭,可是他却深察民隐,理解民间疾苦,尤其他明白指出地方官的惯性勒索,和基层干部的有意阻挠,盘剥百姓,是绝不容许的,这是很值得赞赏的事。

如他发上谕:“谕各省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地方官不得勒索,胥吏不得阻挠。至升科之例,水田仍以六年起科,旱田以十年起科,著为例。”

雍正元年,雍正帝批准直隶巡抚李维均的奏请,实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的原则。简单点说就是从以前按每户人口多少缴税变成现在按田地面积多少缴税。

摊丁亩减少了底层百姓的负担

这一举措取消了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的“人头税”,彻底改变过去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标准,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减轻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

实行公平公正的税收制度,减少贫苦大众的税收压力

康熙执政四十余年之后国家财政出现危机,税收收入有限,雍正开始施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或称“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此政策是指官员地主也必须缴纳赋税,即废除他们免税的特权。

官绅一体纳粮,减少了贫苦民众税收负担

古代收税,只到老百姓家,官绅不交税。老百姓还要当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不必当差不交税。

而因固有的封建社会中考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的制度,官员地主一类真正富有的人却不需上交多少赋税,不但使财政负担落在穷苦百姓身上,而且国库空虚,因此出台此政策优化税收结构,不但使社会富有阶级承担更多的税收责任,同时也减轻了贫穷百姓的负担。

消除贱籍,废除中国的“种族制度”,给予底层人民自由

贱籍又称贱民,是指士、农、工、商四民之列的中国古代的法定社会等级外,社会地位低下、受到社会歧视的人,被称为贱籍,如唱戏的、专为民间婚丧喜事等奏乐的、娼妓、乞丐等等。

贱籍人员生活悲苦

这些贱籍人群有宋、元罪人后代,有朱元璋统一南方过程中的反对者后代,有朱棣“靖难之役”反对者及拥护建文帝的官吏后代等等。

贱籍社会地位最低,贱籍世代相传,不得改变,不得参加科举,不能做官,不许购置土地产业,不能和普通民众通婚,从事当时社会所谓的“贱业”,永世不得翻身。

可是雍正多次下命令取消了这种户籍,使他们做一般良民的自由人,很多贱民对雍正的这一举措感恩戴德,以至于“令之下日,人皆流涕”。

贱籍永世不得翻身,被雍正废除

因改革遭士绅地主阶层贬低污蔑,一直以来被污名化

终满清一朝,属雍正时期,广大的贫民百姓生活的水平最高压迫,最少的时期,国家财政收入暴涨,可惜的是乾隆即位后,取消了部分改革措施,满清慢慢开始衰退腐败,百姓的生活慢慢又回到水深火热之中。

在古代绝大部分时期的意识里,改革并不是政治正确,恪守祖宗成法才是。更重要的是,打击士绅、剥夺士绅既得利益和特殊权益,是更严重的问题,直接上升到了“暴君”的程度。

雍正画像

而舆论恰恰是士绅阶层掌握的,所以雍正的名声在很长时间里就是各种被贬低、谩骂和编排。阴谋篡位、残害手足、杀戮忠臣、迫害文士、血滴子之类暗杀等等,这才是很长时间里雍正的民间形象。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能够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不惜与既得利益集团(官僚士绅)拼个你死我活,甚至至自身名誉于不顾,最后竟然还获得成功的皇帝,唯雍正一人而已。

三套组合拳,让多尔衮守住了李自成走麦城的明朝京师
关于雍正的这三个假故事,为何流传到现在还有人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