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东汉史学家——班固
历史上有著名的“三班”、“三曹”和“三苏”,知道具体指的是谁吗?
“三班”指的是东汉初期史学家班固、班超和班昭三兄妹。
“三曹”指的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三父子。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三父子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三班“中的班固。
先看一道题: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也是“二十四史”之一。请问,这部著作的作者是谁?
答案:班固
【人物关系】
家族人物关系:
弟弟:班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妹妹:班昭(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著《东征赋》和《女诫》等)
爸爸:班彪(东汉初年著名的史学家)
大伯、班彪的大哥:班嗣(东汉初年著名学者)
祖姑、班彪的姑姑:班婕妤(西汉后期的女诗人,汉成帝刘骜的妃子,作团扇诗《怨歌行》)
班姓源流:
班家人的祖先姓芈(mǐ),原是楚国的令尹,有一位著名的令尹叫做子文,相传子文从小是吃老虎的奶水长大的,老虎身上有斑纹,于是子文改姓“斑”,后来逐渐演变成“班”。
【文史贡献】
(一)史学
班固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是“前四史”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以后的官方修史全部沿用了断代史的体例。(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通史)
【注】前四史,是指“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包括汉朝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汉朝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晋朝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
(二)辞赋
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直接影响了东汉天文学家张衡《二京赋》以及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三都赋》的创作,被萧统《文选》列为第一篇。
(三)诗歌
创作了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首文人五言诗《咏史》(咏的是汉初“缇萦救父”的故事),开创了“咏史”题材。
【注】缇萦救父的故事(引申出来的成语:改过自新)
汉文帝时期,有人上书告发一位叫淳于意的官员受贿,淳于意就被押上了囚车准备送往长安。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5个女儿,女儿们就跟在囚车后面哭泣在哭。淳于意生气,骂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危急时没有人能帮忙。”这时小女儿缇萦因父亲的话感到悲伤,就一路跟父亲的囚车到达西安,向汉文帝上书说:“我的父亲担任官吏,齐地的人都说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应当获罪受刑。我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复生感到悲痛,而受过刑的人不能再长出新的肢体,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办法了。我希望舍身做官府中的女仆来赎父亲的罪过,让(他)能改过自新。”汉文帝听说后为她的意愿感到悲伤,这一年也废除了肉刑。
(四)经学
作为经学理论家,所编《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将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修史风波】
班固开始是自己悄悄写作,结果被人告发说他私修国史。弟弟班超为哥哥求情,皇帝一看,觉得他写的不错,所以任命班固专门来修史。
据说班固去世的时候《汉书》还没有写完,是班固的妹妹班超将《汉书》序写完成的。
【北征匈奴,燕然勒石】
永元元年(公元89年),58岁的班固想建功立业,便投附当时的将军窦宪,随大军北攻匈奴,最终大获全胜,窦宪遂登燕然山(今蒙古境内杭爱山),刻石勒功,令班固作铭。班固作《封燕然山铭》,其辞曰:“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含冤被害】
北征匈奴胜利回朝之后,班固就留在了窦宪府中作幕僚。但立了功的窦宪最终被权力冲昏了头脑,以至于永元四年(公元92年)密谋叛乱没有成功,被迫自杀。班固也被捕入狱,同年死于狱中,年61岁。
【“文人相轻”的话题】
傅毅与班固都是东汉有名的文史学家,又是同事,两人学识相当,经常得到皇帝的称赞。有一次傅毅作《显宗颂》十篇,显于朝廷,班固心中颇有不平,在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讥讽傅毅“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引出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的千古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