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钟爱读《春秋》?《春秋》在三国时期地位如何?

小能 0 2024-06-09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这是《三国演义》中歌颂关羽的诗句。关羽秉烛读《春秋》也被奉为经典。

《三国志.关羽传记》极为简略,只对关羽生平做了概述,赞他乃是“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其卷三十六《蜀书关张马黄赵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又见《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蒙曰:“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凌人。

吕蒙此语是针对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而说的,他认为,关羽实虎熊也,是一个骁勇善战的猛将。不仅如此,关羽又熟读儒家经典,春秋左氏传,颇具文士之风度。可见,关羽的对手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关羽确实是熟读《春秋》的。

儒家最重要的典籍,叫作“经”。解释经的著作,则叫作“传”或者“传记”。如《春秋》是经,有《公羊传》《穀梁传》《左传》三传。

《公羊传》和《穀梁传》强调学术思想政治统治等形而上的大道理,《左氏传》就不同了,它的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史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故事、八卦和段子特别多。

西汉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而在当时最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易学”和“春秋学”、“礼学”,都是经世致用之学。而且,都是以吏为师。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教。要当官就要先学习,学习好了才能当官,当官当得好了也就可以教育别人。

很多世家大族都是“世守一经”的家族。为什么要“世守一经”呢?因为从春秋到两汉时期,私人著述虽然已经出现,但还不发达,教育主要还是通过口口相授的方式进行,所以大多数人是父子相传,世代相传。

《春秋》在汉代经学中可以说,处于核心地位,非常繁荣发达。孔子著述中,也只有《春秋》是孔子所“作”,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删订、传授,地位也非常重要。所以,相对来说,《春秋》在汉代的普及程度比其他儒家经典要更高一些。而且,《春秋》虽然经过孔子的删订改编,但毕竟还是以历史为基础,比“易学”、“礼学”这种专门的学科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关羽当年手里拿的那本《春秋》,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史书整理修订而成,因为掺入了他老人家很多的政治见解,微言大义、字字针砭为其独特文风。据说读《春秋》,必尊以经而后读之,须怀以诚敬之心读之,非此而不能明其大义所在。当年的关羽选此书来读,说明此人文武兼修,且秉性至纯,忠义可嘉。

关羽喜读《春秋》是有名的,寄身曹操麾下时,曹操曾欲“乱其君臣上下之礼”,只给破屋一间,结果关羽奉二嫂入住,自己却在院中秉烛夜读《春秋》,令曹操感慨万分。第二天曹操便赶紧给两位刘夫人另行安排后室居住,后室前有一水池,名曰“雷池”,关羽每日清晨必向两位嫂嫂问安,但从不跨过“雷池”进入后室,“不越雷池一步”就是由此来的。

其实这个故事不在于关羽读的是什么书,春秋也好,左传也罢,故事的精彩在于这是关羽“忠诚”的最好的体现。关羽忠于刘备,所以牢记住刘备的嘱托,信守对兄长的承诺。那个年代可没有什么“绅士”精神,女子的地位低下,刘备的夫人就不只甘、糜两位,刘备对待夫人们的态度,从他与孙尚香的故事中可见一斑。但是关羽视兄长的命令为生命,护送两位嫂嫂千里迢迢,长途跋涉寻找兄长刘备,通讯的不发达,使得双方都杳无音讯,这也丝毫不能动摇关羽的信念。

荆州春秋阁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文夫子,武夫子,两个夫子”,下联是“著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就这样因为一部《春秋》联系在了一起。夜读《春秋》,这是《三国演义》为关羽打造的经典形象。关羽为什么总是夜读《春秋》,负责任的评书艺人会搬出孟子的话说:“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孔子亲手编订《春秋》,此书一出,无论当时还是后世,一切乱臣贼子都会胆战心惊。所以“夜读《春秋》”是为了凸显关羽的忠义形象,以大义凛然的姿态和白脸的曹操划清界限。

人心不可测,忠诚最难求。这就是关羽最终被尊称为“圣人”的原因吧。

一把洛阳新出土的汉尺,告诉你“身长九尺”的关羽,在现在有多高
三国名人传——关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