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勤勉用功,读书治学

小能 0 2024-06-05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开创了一代文风,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代表,也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与学术建树,被时人推崇备至,名冠天下。这一切,与他读书治学的思想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苦志探赜,至忘寝食”的读书态度

欧阳修读书丰富,学养深厚。《宋史·欧阳修传》中记载他“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说他年纪尚小时就非常聪颖,能够过目不忘,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除了有一定的天分作基础,欧阳修还十分勤奋。家境清寒、父亲早逝的艰难处境,并未让欧阳修一蹶不振。即使由于贫穷,只能用芦荻作笔在地上练习写字,欧阳修也依然坚持学习。欧阳修曾在一个废书筐中得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读后十分仰慕。他于是苦心钻研,欲探求其中的精微奥妙,以至于废寝忘食。

欧阳修有《读书》一诗,其中可见他对读书的重视,诗中云:“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念昔始从师,力学希仕宦。岂敢取声名,惟期脱贫贱。忘食日已晡,燃薪夜侵旦。……乃知读书勤,其乐固无限。少而干禄利,老用忘忧患。”

这首诗可看作欧阳修对其读书历程和心境的自述,描绘了读书背后不为人知的辛苦。欧阳修说,他年轻时读书是为了生计,后来则成为个人的志趣。如今虽然精力不济,眼力也不复当年,心中对于读书的执着却未尝消减。从夜以继日、手不释卷的读书历程中,欧阳修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得出了“至哉天下乐”在于读书的结论。同时,欧阳修也积极肯定了勤于读书的重要性。

欧阳修曾记钱惟演“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无论行走坐卧,从不离书。受到钱惟演的感染和启发,欧阳修亦道:“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这种尽可能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写作,以求不虚度、不荒废光阴的努力,充分体现出了欧阳修惜时好学的治学精神。正是这种勤勉刻苦、认真踏实、毫不松懈的读书态度,使欧阳修学问日进,受益颇深,为后来领导北宋古文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引物连类,折之于理”的为文特点

宋朝初期,诗文风格尚未脱离五代旧习,讲究辞藻浮华、典丽工整的“西昆体”盛行一时。这种诗体虽然声律谐美、对仗精巧,但由于过分注重形式,也有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端。不仅缺乏真情实感,而且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了石介等激烈反对西昆体的文人,然而这些人却矫枉过正,趋向了另一极端。他们崇尚怪诞艰涩的文风,形成了“太学体”,有将文道合一、轻文重道的倾向。

欧阳修则认为二者皆不可取,应既重道又重文。他在《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中写道:“某闻《传》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君子所以学也,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创作不能离开实际生活,须做到内容充实;同时也要重视文学的表达功能,充分发挥文字的作用,不能“言之无文”。只有使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做到文道并重,才能达到“事信言文”的理想状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欧阳修“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平易流畅而纡徐优美。在做到简洁明了、充实通达的同时,也善于联系事物,从容征引,阐发深刻的道理而能使人信服。

确立了为文的基本方向之后,欧阳修还利用自身的能力和影响,改善了整个北宋文坛的不良风气。嘉祐二年二月,欧阳修担任主考官,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主持礼部进士的考试。当时正值“太学体”流行,士子往往好作险怪奇涩的文章。欧阳修作为主考官,提倡平实文风,对这种文章坚决加以摒弃。凡是作“太学体”文章的士子都不予录取,而取中了曾巩、苏轼、苏辙等人,深刻地影响了北宋文风的转变。欧阳修以一己之力,为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力倡新风,以文名世,在当时“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文章既言之有物又不废文采的特点,体现了欧阳修文道并重,崇尚实际的治学态度。

“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的著书方法

除了文学上的成就,欧阳修还“好古嗜学”,在其他方面也著述颇丰。他曾奉召编修《唐书》中的纪、志、表,并独撰《五代史记》,因此欧阳修还是一位成绩斐然的史学家。后来,他又编写了《集古录》。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其中亦很好地展现了欧阳修的著书方法和治学风格。

《宋史·欧阳修传》中记载了《集古录》的成书过程:“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只要是周朝、汉朝以来所遗留的金石文字、断编残篇等等,欧阳修都尽可能地将它们收集起来。并仔细查考研究其中相异或相同的地方,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理论,考证清楚明白。从这一系列的流程中,可以看出欧阳修著书谨严、有条不紊的特点。首先,需要搜集丰富充足的原始材料。这是著书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六一居士传》中,欧阳修自谓:“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足以见其藏书之丰富,以尽量做到“一切掇拾”。其次,还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耐心。无论是修书还是编史还是编史,,只有对材料进行认真仔细的考察,才能进一步加以编排,并附上恰当的说明和阐发。

欧阳修周详谨慎的治学特点,直接表现在他的著书过程中。充实的史料收集和严谨的著述风格,使他的著作可信可观。也正因如此,苏轼在《六一居士集序》中说欧阳修“记事似司马迁”,这是很有见地的评论。

欧阳修的治学之道内涵丰富,值得借鉴。对于读书,他勤勉用功,废寝忘食;在文章创作上,他注重文道并重,一洗旧习;著书方面,他则力求周详,细致严谨。在《祭欧阳文忠公文》中,王安石曾谓欧阳修:“如公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对欧阳修的学问作出了很高评价。欧阳修的为学之方,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时至今日,依然足为世人表率。欧阳修的治学之道为当今学人提供了重要启示,勉励人们不断追求学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原载于《学习时报》(作者李闫如玉),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天祥,我埋的,《正气歌》,我传下来的
中国古代一代文宗欧阳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