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那些人】——文天祥

小能 0 2024-06-05

清明节到来,人们会在这一天纪念故去的亲人和祖先,也会祭奠历史上的高洁之士。回顾历史就会发现,每当关键时刻,总会有人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就让我们一同了解一些事,缅怀一些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府学胡同中,他将如何“以一敌七”?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文天祥。

公元1279年,一队囚车经过卢沟桥向东前行,沿途可遥望到天宁寺塔。此情此景,囚车里的犯人念出一句:“曾过卢沟望塔尖,今朝塔影接虚檐。”因为犯人知道,过了卢沟桥,就来到了元大都,他将直面元朝的最高统治者——忽必烈。囚车中的犯人就是文天祥,即将摆在他面前的无非两条路,要么投降,要么被杀。但此时此刻,他心中早已有了决定。

第一次见面,忽必烈诚恳地拜他为相。只要他愿意投降,就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但他拒绝了这个丰厚的赏赐,而代价是被押往“监狱”。这座“监狱”就是今天府学胡同中的文天祥祠。

当时的文天祥祠是一处养牲口的地方,环境足以用“脏乱差”来形容,不但尘土飞扬,下雨的时候还潮气扑面。牢饭吃的是发霉的粮食,牢房里还充斥着屎尿味和老鼠尸体散发出的秽气。为了能让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使用了各种酷刑。

在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对牢房的环境有着描述,文天祥把它们称为“七气”,就是七种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但正气歌的结尾是这样的写的:“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文天祥以正气对七气,无所畏惧。

在如此的环境中,文天祥度过了三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他在院中种了一棵枣树,而这棵枣树似乎很通人性,它的枝干南倾,与地面几乎成了60度角,似乎在配合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决心。

公元1283年,忽必烈又将文天祥请了出来,称他为“先生”,对他非常客气,劝他不必那么固执。而文天祥则说:“你对我的好,非常感谢,你算是我的知己,但我不能投降做二臣,如果你对我真好,希望能成全我。”

文天祥抱定“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决心,忽必烈见招降无望,只好下令处死文天祥。临刑时,文天祥大义凛然的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成了。”向南方跪拜后,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资料来源:北京广播电视台

一代才子文天祥,是如何展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呢?
文天祥,我埋的,《正气歌》,我传下来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