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称帝之后为什么会一反“常规操作”,不杀前朝皇帝

小能 0 2024-06-05

我国封建社会,王朝更替之时,命运最为悲惨的无外乎两类人:

一类人是因战火纷飞以及强权割据而导致流离失所的百姓;另一类人就是前朝的宗室贵族,尤其是前朝皇帝本人,这些人都成为继任强权的主要屠戮对象,正所谓“剪草要除根”。所以,我国封建王朝的更替通常都是血腥与暴力的。

但是,在充斥着血腥味的封建政权更迭之中,还就有“不合常规”的另类操作,而且还发生在狼烟四起,杀人如麻的五代十国时期。这就是周宋之间的政权更迭,也就是赵宋王朝代替了之前的柴周。而之后,赵宋更是终结了五代十国的割据纷争,再次完成了一统中原的大业。

在赵宋代周之后,柴周末帝柴宗训以及宗室兄弟们,不但没有性命之忧,反而地位显赫,生活富足。同样是亡国之君,周末帝怎么会如此幸运地逃过人生劫难呢?

上图_ 赵匡胤 黄袍加身

史无前例的兵变

赵宋王朝的创建者乃太祖皇帝赵匡胤,而赵匡胤取得政权的主要事件,就是“陈桥兵变”。“枪杆子里出政权”,这绝对是我国封建王朝政权更迭的第一铁律,周宋之间亦是如此。

道德经有云“兵者不祥之器”,意思就是动用武力就是杀戮的象征。“兵变”意味着接下来就是血流成河地屠杀。然而,“陈桥兵变”却是历史上少有的“非暴力”兵变。这次兵变不但让赵匡胤黄袍加身,而且在未发动任何战争的情况下,完成了周宋之间的政权更迭。

上图_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

陈桥兵变之所以会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一方面是赵光义、赵普等人的多方谋划与联络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赵匡胤的取而代之,乃是后周举国上下之人心所向。所以在赵匡胤黄袍加身,乃至后周(末)恭帝柴宗训禅位,除了一个愣头青韩通似有反抗苗头而被杀,以及别个不自量力的抵抗之外,绝大部分后周官员(包括后周外戚)都通过和平渡过的方式,在宋朝继续为官,而且待遇有增无减。

正是后周朝堂上下的人心所向,使得看似孤立无援的后周恭帝,对宋朝威胁指数大大降低。这对于保住柴宗训母子的性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图_ 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即后周世宗

重情重义,宅心仁厚的宋太祖

我国封建王朝的帝王,留给后人大多的印象是,阴鸷、狠毒,尤其是为了维护皇位与皇权,其行径绝对令人发指。如此,即便是在前朝皇帝已经束手就擒,毫无抵抗能力的情况下,依旧难逃厄运的原因。

然而,宋太祖赵匡胤却是帝王中,尤其是开国帝王中,少有的重情重义,心地宽厚的王者。

赵匡胤在跟随周世宗柴荣攻打南唐楚州,因为看见一断头妇人依旧在哺育她的孩童。赵匡胤实在不忍心再执行柴荣屠城的命令,这一条巷子的百姓因此而保全了性命,这条巷子也得名“因子巷”。

上述虽未被记录在正史之中,但是被广为流传,并不见得不可信。在当了皇帝之后,赵匡胤的大度与重情重义更是几番真情流露。

上图_ 郭威(904年-954年),即后周太祖

赵匡胤建立宋王朝,任用的仍旧多是原后周官员,其中有些人更是跟随周太祖郭威创业起家的老臣,这些人难免会时不时地留念一下前朝。

在心里默默地,或者暗地里怀念一下前朝,别人不知道,也就那么的了。而这位宋朝的开国翰林学士王著,却接着酒劲,当着赵匡胤和一般大臣的面,公开给后周哭丧。如果换做任何一个王朝的任何一位手握实权的皇帝,都不会容忍王著这种公开“反动”行为,但是太祖皇帝不但没有处罚王著,反而对他的行为深表理解。

拥有这般胸怀的皇帝,绝对是空前绝后。

赵匡胤能够允许大臣怀念前朝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本人时刻都记得后周世宗对自己的栽培。因为这份情义的重视,使得赵匡胤时刻感觉自己对柴氏家族的亏欠。因此从良心与道义上来说,赵匡胤也不会对废帝柴宗训痛下杀手。但是古往今来,又有几任“篡位者”,能够恪守这最基本的为人道理?

上图_ 北宋地图

大格局与超自信

封建王朝,新王朝执政者之所以要对前朝皇帝赶尽杀绝,无非是担心遗留后患,这其实是一种低格局与不自信的表现。然而,宋太祖赵匡胤的统治格局与自信,绝对亦是我国封建王朝历代开国之君无法匹及的。

众所周知,赵宋王朝是我国封建王朝之中,文化治国与君臣共治的典范。这一典范,至今对我国民主建设都起到积极作用。而这般超时代的统治模式奠基人,正是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承接周世宗奠定的统治基础,又在基础之上不断扩大成果,北拒契丹与北汉,南平两湖与后蜀,可谓是游刃有余,完成“大一统”已是指日可待。然而,历史留给赵匡胤的大任与难题是,以何种基调与方式治国,是继续延续“五代十国”的残暴压制,还是怀柔为主,使得天下诚心归附?显然,赵匡胤的选择是格局更高的后者。

上图_ 后周 北汉

能以怀柔之策让天下诚心归附固然是绝对完美的方案,但想要达到这一高度,需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 不随意杀戮;

2. 高度的自信。

赵宋王朝在逐一击破乱世割据政权后,对待原本的割据“头子”,全部采用怀柔政策。不但没对这些”敌首”,曾经割据一方的帝王们处以极刑,反而是加官进爵,成为宋王朝的座上宾。而这些被征服者们,绝大多数都在宋王朝的都城内,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安定的生活,也大多得以善终,死后更是以贵族(王爵)规格葬在洛阳北邙山。

只要赵匡胤主观有这个意愿,做到不随意杀戮并非难事。但是,想要将这个新王朝建设成为高度自信,可以睥睨天下的王朝,就不仅是赵匡胤个人意愿所能为之,这就必须依靠行之有效的政策。“文化治国”就是这行之有效的政策之一,这更成为了赵宋王朝的基本国策。

上图_ 宋代官制简表{元丰以前}

正是这一基本国策的制定与实施,让赵宋王朝迅速笼络了各地与社会各阶层的人才,这也是科举制度在宋朝快速发展与完善的根本原因所在。而这些人才,不断地为赵宋王朝建设出谋划策,使得赵宋王朝综合国力迅速发展。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文化建设,很快就达到了同时期的割据政权,无法与之肩比的高度。

当赵宋王朝拥有了绝对强大的优势之后,不但令很多割据政权望风而降,或者早早地对赵宋俯首称臣。更重要的是,只有赵宋王朝才具备满足各阶层人民向往生活的需求。普通百姓向往安定温饱的生活,而怀才者更期望良木而栖,因此这个时候的赵宋,已经有足够的自信,不需要举起屠刀,照样能够取得各阶层的信任,能够坐稳江山。

上图_ 赵匡胤(927年-976年)

拥有了绝对实力与足够自信的赵匡胤,对待敌首尚且做到如此豁达,对待有恩于己的柴荣后人,就更大可不必背信弃义加害之。

作为亡国之君,能够生活在赵宋,那应该是其人生不幸之中的万幸了。至于后周皇帝的后人们,手握宋太祖亲赐的免死“丹书铁券”,在赵宋王朝过着富足的生活。如果周世宗泉下有知,也算是欣慰了。

作者:王金百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建宋:赵匡胤的奋斗》 王立新/著 岳麓书社出版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宋太祖赵匡胤:做了开国皇帝后,他失眠了
五代十国第一明君赵匡胤,为何没有完成大一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