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才林则徐

小能 0 2024-06-04

林则徐生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卒于道光30年(1850年),少时聪颖,很顺利就经过了县试、府试、院试,还在院试中考中秀才,当时才年仅十三岁。

到了二十岁时参加乡试,中了第29名的举人(第一名称作解元),想想这种省级考试得了二十九名也是了不得了。

到了1806年,林则徐谋了个差事,在厦门知府手下的海防同知房永清的手下担任书记(额,读起来有点拗口),负责一些抄抄写写,往来船务的记录。

次年的1807年除夕,福建巡抚张师诚观看本省各地属官的新年贺帖,当看到厦门知府的贺帖时,立即追问是何人所写?!得知是一个叫“林则徐”的同知书记时,张师诚下令让他立马前来府上请罪。消息层层传达至房永清那里,得知可能要大祸临头,劝说林则徐赶快逃离。林则徐却不紧不慢地说:既然巡抚大人召我,我又何必要逃。若是逃了,不还是被抓回来。更重要的是我本就无罪,我有何惧怕?!

说完就立马启程,面无惧色地抵达巡抚衙门。当巡抚张师诚见到林则徐本人,看他容貌清秀,仪表堂堂,不卑不亢。一问才知他刚满21岁,还中过举人,张巡抚不禁喜上眉梢。便以实情相告,说他的新年贺帖文采飞扬,妙笔生花,以后是否愿意为自己效劳。原来是张师诚看中了林则徐的新年贺帖,更看中了贺帖背后的年轻人,希望为自己所用。林则徐欣然应允。

这一顿操作,若不是心里素质强大的人,估计真的就跑路了。

还有一次,张师诚让林则徐批改一些卷宗,由于卷宗繁多,花了许久才整改完毕。交给张士诚后,他只是随意改动了几个字,又让林则徐誊抄一遍。不知不觉由深夜忙到了天亮,一切完毕后,张士诚看了看卷宗,面露喜色。

正因为誊抄卷宗,天亮时距离林则徐回家探母的日子已经耽误了一天。看似毫无怨言,内心却无比焦虑。等到回家见到老母时,她却比自己都平静。母亲告诉他:巡抚大人已经提前派人告知我你在府衙忙碌的事情,所以我并不担忧你。而且巡抚大人还送来了一百两银子,你要好生为张大人效劳。

不知道林则徐此时心里怎么想,如今看来,这招职场策略依旧很实用,是驭人之术的常态。打你一棒给个糖豆,乖乖地让人服从听话。

也可能我想得太黑暗,换个角度想,这两次事件都是对林则徐胆识和性情的考验,一般人也是承受不了的。看看苏轼大文学家的《留侯论》,开篇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尤其那句“无故加之而不怒”,正是林则徐这两次事情的真实反应,他是大勇者无疑了。

还有《论语·为政篇》中的句子: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就是说,想要了解一个人,看他的行为,观他的动机,闲时安心什么事?这样一来,这人还有什么能够隐藏呢?!一个人能够隐藏自己一时,隐藏不了一世。通过观察他生活中几个关键地方,也可以得知其人。

民间也有观人的俗语,“观人于临财,观人于临难,观人于忽略,观人于酒后。”细细品来,深值得玩味。

林则徐在嘉庆十年、十三年、十六年,先后三次参加会试,得殿试二甲第四名,又朝考于保和殿,得朝考第五名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时年也才二十六岁,可以说是青年才俊,挥斥方遒。

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五十四岁的林则徐被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领命后与次年抵达广州。力排万险后,在虎门把收缴的二百万余斤鸦片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林则徐的气魄和能力,从小便可窥见一二。也正是张巡抚的慧眼识珠,观人得体,使得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个响当当的民族英雄!!!

你知道清朝到底有多少个皇帝嘛,他们分别都是谁?
历史上林则徐为什么会成为英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