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与索芙妮丝芭,东西方的一男一女,将爱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前言
大漠烽烟落日横,黄沙万里起兵锋。挥戈直捣匈奴阵,策马长驱胡虏营。
独步沙场降九曲,险夷制塞筑长城。将军犹著千秋笔,何处边歌鸣古筝。
这是一首颂扬秦朝将军蒙恬的七言律诗,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惨烈。虽然这一切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消逝在了时间长河中。但当我们翻开历史,依然可以感受到笼罩在战争中那肃杀的气氛:
西风黄沙,金戈铁马,隆隆的战鼓,四起的狼烟,散落的铠甲,燃烧着的战车,倒地的战旗,倒在血泊中的一个个战士......
大秦帝国,正是靠着大将军蒙恬率领秦军浴血奋战,才换得了边疆的安定。对于大秦而言,蒙恬是一位真真切切的爱国英雄,他的一生都在为大秦而战斗,他为大秦抛头颅洒热血,至死不渝。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大秦王朝的这一位大将军。
大秦帝国英雄,血战匈奴,为国镇守边疆十数载
蒙恬是秦朝著名的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他出身将门之家,祖父和父亲都是秦国的名将,他们都曾跟随秦王四处征战,屡立战功。蒙家第三代的蒙恬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蒙氏家族在秦国的地位在他这一代达到了顶峰。
蒙恬灭齐,圆秦始皇统一六国梦想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秦王嬴政任命为大将军,让他攻打齐国。蒙恬不负众望,率大军攻破了齐国,帮助秦始皇实现了横扫六国、一统华夏的宏图伟业。蒙恬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才华深得秦始皇赏识,被秦始皇委以大任,擢升为内史 (秦朝国都最高行政长官)。
在战国末年,由于中原地区烽烟四起,使得活跃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趁机兴盛起来。他们趁中原混乱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并且南下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秦国统一六国后,匈奴直接威胁到都城咸阳的安全,成为了大秦帝国的心腹之患。
蒙恬血战匈奴,为国镇守边疆十数载
为了彻底扫除边疆匈奴之患,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任命蒙恬为主帅,统领30蒙家军北击匈奴。从此,蒙恬开始了他血雨腥风的十几年戍边生涯。
蒙恬率蒙家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到达边关戍地扎营后,他一边派人侦察匈奴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战,他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散于草原。公元前214年春,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大秦军队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
结果,蒙恬以锐不可当之势,大败匈奴,一举收复了河套、阳山、北假等地区,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
蒙恬与匈奴的这一战,让以勇猛剽悍著称的匈奴遭受了重创,此后匈奴再也不敢轻易踏足中原地区,北方人民过上了十几年安定的生活。同时,为了加强河套地区的防线,蒙恬还在河套黄河以北,修筑城堡、亭障,作为黄河防线前哨阵地。
蒙恬在打败匈奴后,继续带兵驻守边陲。秦始皇命他主持修筑长城。蒙恬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长城的修筑对保护北方农业区免遭匈奴的侵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长城利用地形,藉着天险,设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
除此之外,蒙恬还在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四十四个县,统属九原郡,从而建立起了治理大秦边防的一套行政机构。同时,为了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后备力量,他将三万多名罪犯发配到兆河、榆中一带开荒,扩大良田面积。
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加强了边疆的防御。在蒙恬驻守上郡的十多年里,他威名震匈奴,使得匈奴一直未敢侵袭中原。
对秦国来说,蒙恬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其开一列传:
《史记·太史公自序》:“为秦开地益众,北靡匈奴,据河为塞,因山为固,建榆中。作蒙恬列传第二十
八。”
可见,蒙恬对秦国的功劳是何其之大,连史学大家司马迁也为蒙恬单独写一传记,记叙他的丰功伟绩。从攻灭齐国,到血战、震慑匈奴,蒙恬为秦国建立了不世之功。他终结了六国,镇压了匈奴的入侵,他是大秦的英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了秦国,爱国之心拳拳于胸。
英雄的悲剧:到死也不叛国,心中铭记忠君爱国,终自杀殉国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秦帝国的英雄,他的结局却是十分的凄惨。
《史记》:“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
历史总是在让人幸福时夹杂着剧烈的痛楚。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病死。太监赵高、丞相李斯伙同公子胡亥发动沙丘政变,伪造始皇遗诏,赐死公子扶苏,立胡亥为太子。
由于蒙恬多年来一直辅佐太子扶苏,自然也成为了胡亥集团谋害的对象。他们收回了蒙恬的兵权,将其囚禁在阳周。胡亥在对待蒙恬的问题上本来有些犹豫,可奸佞赵高深恐蒙恬得宠对自己不利,便一再怂恿胡亥杀掉蒙恬。最后,一代名将蒙恬吞药自杀。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
蒙恬到死也没有反叛,虽然他有着发动反叛的强悍实力(镇守边关的三十万大军)。因为,忠肝义胆,勇武传魂,这是蒙家军的军魂,而作为统帅的蒙恬,他怎敢忘?
蒙氏一族对大秦忠心耿耿,他不能背弃自己的先祖,做那不忠不孝之人。
于是,他用自杀以明志,
他无愧于蒙氏先人,到死也没有反叛,他做到了“忠君爱国”。
他无愧于先皇,生为守护大秦而战,死亦不动摇大秦江山社稷。九泉之下,面对蒙氏先人,面对先皇,他无愧于心。
只可惜了,这一军事大才,他的自尽,让那些奸佞小人的阴谋得逞了。但他保全了自己的忠义之心,他让世人看到的是他那一颗轰轰烈烈的爱国之心。
作为军人,他服从命令,铭记为国奋战,报效国家,驱除外虏;作为臣子,他忠君爱国,为君解忧,为国而战。这一切的一切,都展现了蒙恬那深深的爱国精神。他的一生赤胆忠心,为秦国征战无数,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他到死也要做爱国之人。
这就是蒙恬。
阴柔娇弱是女子的代名词,历史上她们一直是男人的配角,她们永远生活在深闺中,无法在政治上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也无法带领军队建功立业,甚至没有权利去憧憬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她们很少青史留名,反而更多的是背负上那“红颜祸水”的骂名。
然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却出现了一位如同蒙恬般爱国的奇女子:她把国家的安危扛在了自己那柔弱的肩上,为了国家,她忍辱负重,周旋于两个刀枪相对的军队之间,她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着历史,保护着自己心中热爱的国家。
她就是迦太基的贵族千金小姐索芙妮丝芭——一个一心一意为了国家而放弃自己幸福的奇女子。她的最终结局却给人一种凄凉和忧伤之感。
身为弱女子,她却甘愿为国家勇闯龙潭虎穴
公元前3世纪末,地中海沿岸两个最强大的国家迦太基与罗马,为了争夺地中海地区的统治霸权,两国之间一直战争不断。北非国家努米底亚成为了两国争相拉拢的对象。因为努米底亚拥有强大的骑兵,谁能和它结盟,谁就能在争霸角逐中占得先机。
而当时的努米底亚王国主要有两个派系,一个以马西尼沙为首,一个以西法克斯为首,马西尼沙是迦太基的坚定盟友,而西法克斯则和罗马走得很近。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扭转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迦太基的主将哈斯德鲁巴·吉斯戈决定将女儿索芙妮丝芭许配给西法克斯,以此来拉拢西法克斯加入自己的阵营,果然,西法克斯被索芙妮丝芭的美色迷住了,答应了“和亲”,于是这次“和亲”便改变了罗马和迦太基的力量对比,抱得美人归的西法克斯死心塌地地为迦太基效力,战局开始逐渐向有利于迦太基的方向发展。
如果历史就这样发展下去,那么索芙妮丝芭根本就不可能登上历史的舞台,罗马也很可能会在双方的战略角逐中失败。然而历史的转折点就恰恰出现在这门婚事上。
原来,索芙妮丝芭的美貌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努米底亚的马西尼沙早在与吉斯戈一同出生入死时,就已经非常中意于这位美丽的贵族千金小姐了,他向吉斯戈提出了想娶索芙妮丝芭为妻的想法。由于二人之间的盟友关系,吉斯戈便答应了这门婚事。但是后来由于迦大基在西班牙战场上被罗马打得一败涂地,马西尼沙所率领的骑兵也被消耗殆尽。
为了扭转这一不利的战局,古斯戈随即毁约,没有将女儿嫁给马西尼沙,反而是把即将出嫁的女儿许配给了西法克斯,以期获得他的支持。而西法克斯英雄难过美人关,被索芙妮丝芭的美貌所诱惑,投靠了迦太基。
但古斯戈的这举动却引起了马西尼沙的强烈不满。在得知自己的女人被许配给了别人后,马西尼沙“冲冠一怒为红颜”,率部下投奔了敌对的罗马主帅大西庇阿,从此成为了大西庇阿旗下的一个得力战将。在后来的扎马决战中,马西尼沙的努米底亚骑兵起到了决定战局胜负的关键性作用,
被父亲当做政治筹码的索芙妮丝芭没有过多地去抱怨,而是为了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兴亡,尽了自己的一切力量。
她用自己的智慧稳住了西法克斯,同时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他,并把自已对罗马的仇恨全部灌输给他,让他终生与罗马为敌。虽然大西庇阿没有放弃对西法克斯的笼络,但索芙妮丝芭的魅力是永恒的,她对西法克斯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他的骨髓、灵魂。西法克斯拒绝了大西庇阿所有的合作请求,一心一意地跟随迦太基,只因有索芙妮丝芭。
索芙妮丝芭这个柔弱的女子,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她丝毫不计较个人的牺牲,她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言行,自己的一切行动来证明了,她是深爱着这个生她、养她的祖国的。
在家国存亡与爱恨情仇的交织中,自杀身亡,可叹爱国红颜命薄
后来,在大平原一战中,迦太基和西法克斯的联军几乎全军覆没。罗马主帅大西庇阿和马西尼沙率兵一路踏平了努米底亚,杀死了西法克斯,并且俘获了索芙妮丝芭。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马西尼沙一见到索芙妮丝芭,立即被她多年未变的美貌所折服,回想起当年向她求婚的情景,他的心中一阵波涛汹涌。被情色冲昏了头脑的马西尼沙决定正式与索芙妮丝芭结婚,但索芙妮丝芭要求马西尼沙要答应自己的两个条件才肯嫁给他:
第一,绝不做损害迦太基的事情;
第二,终此一生,绝不能把她交给罗马人。
到了这个时刻,索芙妮丝芭心中想的还是自己的祖国,她丝毫也没在意过自身的情况。她所能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迦太基。由此可见,索芙妮丝芭那深沉的爱国情怀。
马西尼沙欣然答应了她的要求。
大西庇阿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的震惊,他害怕马西尼沙会成为下一个西法克斯,于是便决定亲自去说服他。这个大西庇阿可一点也不简单,他不仅是一位驰骋沙场的名将,而且还是一位心理大师,他通过与马西尼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慑之以威势、诱之以实利的谈话,最终愣是打动了马西尼沙,让他回心转意了。
最后,马西尼沙选择放弃索芙妮斯芭。但为了履行自己的诺言,不把活着的索芙妮斯芭交给罗马,他就用毒药赐死了她。
史载,索芙妮丝芭在接到被迫自杀的消息时,她非常的平静,她已经意识到大势已去,但自己已经为深爱着的迦大基做出了一切能够做的努力,她死而无憾了。
最后,她服毒自尽了,结束了她那传奇的一生。
在那个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大时代里,作为一个柔弱女子,索芙妮丝芭努力地周旋于两个英雄之间,改变了罗马和迦太基的力量平衡以及世界历史的走向,这不能不让人拍案称奇。虽然她最终还是红颜薄命、香消玉殒,但却留给了后人无限的追思和遐想。
结言
蒙恬与索芙妮丝芭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都为国家的安危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蒙恬是伟岸刚强的男子汉,他统率几十万蒙家军,镇压匈奴数十载,维护了大秦边疆的稳定;索芙妮丝芭则是一位阴柔娇弱的女子,她利用自己的美貌与智慧,周旋于英雄之间,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赢得了一个生存的机会。
他们心中都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为了国家,他们甘愿奉献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但是,蒙恬和索芙妮丝芭的结局却又都是悲剧。动乱的年代产生了英雄,最终却又让英雄成了悲剧,面对这两个人的结局,我们体会到更多的是那深深地无奈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