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在秦始皇和扶苏死后服毒自杀,是身不由己还是另有隐情?
提到大秦王朝的历史,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蒙恬。
历史记载:蒙恬,乃上卿蒙骜之孙,内史蒙武之子,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率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 ,深得秦始皇宠信。秦统一六国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他和秦始皇长子扶苏监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秦始皇去世后,中车令赵高、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导致蒙恬吞药自杀。
越是起点高,下不来台的可能性就越大。
大家从蒙恬的简历可知,蒙家三代代代忠良,那是秦始皇的铁杆粉丝!为秦始皇问鼎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恰是因为铁粉,才为蒙恬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为什么这么说?请您听我慢慢道来:
蒙恬的后半生,始终是和秦始皇长子扶苏捆绑在一起的,这两个人无论在能力上还是在性格品行上,都极为相似:耿直、天真、绝对追求正义,敢于为真理去奋斗那种人。但是这样的脾气秉性,在那个尔虞我诈的封建帝王家,还真的行不通!
说蒙恬,就必须先说说公子扶苏。
扶苏治理国家,理念和秦始皇不同。
吕不韦在《吕氏春秋》记载,秦始皇和扶苏两个人在执政理念上想法不太一样,秦始皇是法家的忠实信奉者,不相信人的善,提倡以法治国来治理国家,说白了就是心狠手辣那种。而扶苏则有一半法家一半儒家,治国理政较为柔和的那种。
秦始皇派蒙恬和扶苏修长城,暗含对扶苏和蒙恬的历练。
最为关键的是,在处理焚书坑儒一事上,扶苏在秦始皇的气头上进谏,但是却用错了方式方法,嬴政虽然生气,表面上罚扶苏到北面九原大军跟随蒙恬做监军,实则也是一番苦心。没想把自己的长子赶尽杀绝,否则也不会给扶苏和蒙恬那么多的军队和民夫修长城!是不是?
大家知道,蒙恬也是秦朝的上将军,那个时候论军中职务除了王翦便是蒙恬了,而王翦现在已经老了,秦始皇安排蒙恬和扶苏去修万里长城,也有历练儿子之心。期待未来大功告成之日,继承自己的江山。这应该是秦始皇的本意吧。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秦始皇万万没想到在自己最后一次东巡途中,病倒沙丘,本来想着北上九原,无奈病情加重,还是于公元前210年死了。
《史记》中司马迁写的是:令赵高为书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结果没想到赵高和李斯篡改了遗诏,逼着扶苏自杀了。
蒙恬和扶苏之死,乃是秦二世和赵高所为,和秦始皇无关。
看到史记的记载了吧,扶苏之死是赵高李斯矫诏所为,就是私自篡改诏书,逼死了扶苏和蒙恬!这才是历史真相!当时扶苏和蒙恬手握30余万兵马,凭借蒙恬的军事才能,要想推翻秦二世赵高他们,还真的是易如反掌,但是前头我说过了,扶苏和蒙恬两个人的性格脾气耿直而愚忠,才是导致二人放弃自身优势不去反抗,而束手待毙的主因!
从蒙恬的角度看,蒙恬觉得自己的主子死了,因此就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前边说了,蒙氏一族三代忠良,他要为自己的主子尽忠,但蒙恬和秦二世胡亥、赵高他们不是一路人,如果曲意逢迎他们而活于世间,一来违背了自己的风格脾气,二来胡亥、赵高之流也不会给自己好果子,因此选择了含恨自杀。
2000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想到这段历史时候,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不知道大家有何高明见解,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我是@弯月钩沉,专注于历史领域创作,欢迎大家关注,一起品味千年历史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