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
各位好,今天要讲的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杜甫。我手上拿的这本书叫作《杜甫传》。那天我在三联书店讲书的时候,顺手买了这本书。我一看,就觉得这个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竟然印成一个模糊的重影。结果后来发现这是一个错版,就是只有我拿的这本是重影,正常的书没有这个重影。
这让我引发了一个联想:我们对于杜甫的认知可能就是模糊的。他的诗被人们称作诗史,似乎他是活在他的那个诗里,写的都是他的人生,但实际上很有可能杜甫并不像他诗里所描述的那样生活。因为他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诗句当中肯定也有很多这种夸张的表达。那怎么样能够让我们更加接近杜甫的心境呢?我觉得冯至先生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好。冯至先生是西南联大的教授,他曾经有一句诗:“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字字真。”那时候,他跟随着西南联大颠沛流离,带着自己的孩子躲避战乱,很像杜甫流亡的感觉。所以他才能够感受到,杜少陵(杜甫字少陵)写的每一个字都是饱含血泪的。
杜甫这个人的一生,我们今天用一句流行的话来总结,叫作“干啥啥不行,写诗第一名”,就是他基本上没有做什么像样的工作。他一辈子在体制内、在皇帝身边干活的时间,整个加在一起不到三年,大概两年半左右。剩下大量的时间要么在逃亡,要么在隐居,要么在接受朋友的接济。杜甫一生中过得最好的那段日子,在皇帝身边、跟很多大臣每天一起上班的时候,写的诗都相当平淡无奇。但是他在颠沛流离的过程当中,我们待会儿看他的一生,你就能够知道那么多名句是怎么写出来的。
杜甫的人生可以被分成几个阶段,首先第一个就是童年。童年阶段,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但是杜甫经常自称是“京兆人”,“京兆”就是我们西安。杜甫的祖上是晋代的名将,叫杜预,他是杜预的第十三代孙。他的祖父叫杜审言,《唐诗三百首》里也有他的诗句,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他的爸爸叫杜闲,杜闲曾经做过奉天县令。奉天在哪儿呢?就是我们今天的陕西乾县乾陵那个地方。
杜甫是公元712年出生的,公元770年去世,享年五十九岁。他们家一直就有写诗的传统,所以杜甫曾经跟他的孩子们讲说“诗是吾家事”——写诗这种事是咱们家自己的事,所以子孙一定要爱写诗。杜甫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爸爸在外边为官,他是跟着他洛阳的姑妈长大的。他长大了以后听说,他小的时候有一次和姑妈的孩子同时生病了,最后姑妈保了杜甫的命,自己的孩子死了,所以杜甫对他的姑妈是非常感恩的。六岁的时候,杜甫就在大街上见过公孙大娘舞剑器。什么叫作“舞剑器”?就是当时有一种叫“剑器浑脱舞”,用舞剑的方式来表达战场上的那种感觉。公孙大娘和她的弟子在当时是非常有名的剑器浑脱舞的表演艺术家。那个时候杜甫就见过公孙大娘的表演。据说草圣张旭写草书,就是受到了公孙大娘舞剑器的启发。七岁的时候,杜甫就作了凤凰诗,说明这孩子很小就已经开蒙会写诗了。然后杜甫九岁的时候,书法已经练得相当不错了。有一首上树诗特别有意思,我们一想到杜甫就觉得是体弱多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样子,但其实杜甫年轻的时候是相当有动力的一个人。你看他这首诗说:“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他晚年回忆自己十四五岁的时候,一天上树能上一千多次,你说这人多夸张,但是这证明他那时候身体其实是很好的。
大家知道,唐朝有长安还有洛阳。724年前后,唐玄宗、大臣们都在洛阳待着,所以洛阳有很多名士。那时候杜甫因为家里也是当官的,所以他跟着别人进出岐王李范的宅子,去玄宗宠臣崔涤,也就是崔九的家里。然后他在那个地方还见过著名的歌唱艺术家叫李龟年。各位都想起来我要说哪句诗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咱们在这只说这前半段,我们待会儿讲这后半段怎么回事,就变成一个辛酸的故事。所以杜甫在小时候是见过世面的,因为他是官宦家的孩子,在洛阳待的时间很多。
接下来第二个阶段叫青年壮游的时期。什么叫“壮游”呢?那时候的孩子没有九年制义务教育,所以有很多人大量的时间都在走四方,就是到处走、到处看。李白就是典型的仗剑天涯。那个时候刚好赶上开元盛世,你看杜甫曾经写过一首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就是那时候社会治安也很好,到处都很有钱。所以开元盛世的时候,大家就出去漫游,不上学,到处走。他的第一次壮游就是沿着运河往下走。因为大家知道是隋炀帝修通了运河,运河一修通,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高铁通了。他沿着这个运河一路下去,到淮阴、扬州,然后到江南那些富庶的地方去看。他还去了天姥山,就是李白写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那天姥山看样子是当时非常热门的一个景点。他还到了南京,“旧时王谢堂前燕”,到南京去看一看。这是杜甫人生当中唯一一次到江南去壮游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