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杜甫诗,得先了解其生平】
{杜甫诗的美}不在单独一句,需要全篇体会。
{杜甫的不幸与幸运}
①不幸→天宝之乱转折点,国家开始走下坡。
②幸运→战乱的痛苦流离,成就了杜甫诗歌。
知道了杜甫的不幸与幸运,当我们遇到忧愁苦难的时候,也就有了不会害怕的动力→这是读杜甫诗歌的好处。
{杜甫的家族传统}
①儒家读书传统——仕宦。远祖→杜预,文武双全,《左传》注解就是他弄的,晋灭孙吴是他率的军。曾祖父→杜依艺,做过河南巩县的县令,那个时候全家迁到河南巩县,所以杜甫祖籍是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初唐五律完成者,做过唐修文馆直学士。父亲→杜闲,是杜甫的爷爷的幼子。所以杜甫说,“诗是吾家事”。
②品格道德传统——孝义。南北朝时的先祖杜叔毗,名列《周书》孝义传。外祖母是唐宗室——义阳王李琮的女儿。当年武后想把李天下变成武天下,很多唐宗室获罪被杀,义阳王未幸免。义阳王在监狱,差役去他家里捉他的两个儿子——已经成人的哥哥和还小的弟弟。哥哥被带走,弟弟哭着说:如果把哥哥放了,他愿意去替死。结果不但哥哥没有放,弟弟也被杀死,所以有人说义阳王的儿子是“死悌”。两个儿子受父亲连累而死,还很小的女儿没有被抓进去。义阳王被杀前,探监送饭的就是这个女儿。无论是他父亲的家族,还是母亲的家族,都有孝义传统。
{大致经历}
大概19岁的样子吧,第一次出游,去了江南和山东,回河南老家路上顺道一把考上举人。然后就去长安考进士,不中。
因为觉着自己年轻,就去旅游,碰到李白,一起玩了三年。
玩得差不多了,不甘心考不上,又去长安考试,模仿当时时髦做法→先打出名号再考。他没有王维的底子和运气,名号没有打出来。时值三次重大朝廷礼仪,未能免俗,进献《三大礼赋》→给唐玄宗歌功颂德。皇帝觉得写得不错,给了他特考机会→他一辈子念念不忘。
唐玄宗没有马上给杜甫官职。一段时间后(好像等了3年)给了个河西县尉,杜甫不愿意→县尉卑微很难做。后来皇帝让他做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管兵器仓库,去做了,可没多久后觉得没意思,就辞职。
此时家人在奉先,他就离开长安去找他们。不久安禄山攻陷长安,唐玄宗逃到四川,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说肃宗即位就去灵武找肃宗,路上被叛军队抓住押回长安。
第二年逃跑成功,见到肃宗,有了新官职。因为喜欢说建议被人排挤,一年多后又辞职。
随后在北方辗转多处,最后去了四川。多年后因为想家就回老家。时值战乱怕陆路不安全就走水路,最后病死在湖南,没能回到老家。
{具体经历}
1.{少年→立志、交往}
①高远志向。
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杜甫从小就有高远心志。
[凤凰故事]传说周朝有凤鸣于岐山——天下太平。孔子叹息过“凤之不至”。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旅途上经过一座名叫“凤凰台”的山,他就想:凤凰很早就不出现了,这里既然叫“凤凰台”,想必当年有凤凰来过这里,那么它有没有留下卵,留下幼禽?如果有,“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我愿意把自己的心肝剖开,让它们饮我的血,啄我的心,好安慰它们的孤独和忧愁,让它们快些长大,从九天之上飞下来,使天下太平,一洗苍生之忧。
②结交名人。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说自己十四五岁时就与文学界有名的作者交往。“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斯文”→文化传统。说当时的“崔”和“魏”这样的有名作者都认为我所写的诗文,可以比美于汉朝的班固和扬雄。
③阳刚性格。“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杜甫天生就喜欢写崇高壮美品质的事物,因为他的性格是阳刚壮美类型的。
2.{青年→游历、科考}
古人不但讲“读万卷书”,也讲“行万里路”——光靠书本不够,还要有人事经历。司马迁写《史记》之前曾经周览天下名山大川,李白没有到长安之前曾到各地周游。
[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地理]二者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周览天下”与中国地理之广远结合在一起。一个人的成长当然受到种种复杂因素影响,但“周览天下”的经历不但可以开阔心胸,更能使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性格与国家民族的感情密切地结合起来。所以旅游——每一个地方的名胜山川都结合了千古兴亡,仅仅是看看吗?对里边的千古兴亡有了解吗?
①第一次游历→二十岁左右,杜甫也第一次游历山川了。他去了山东,写了《望岳》→表现志向。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后来一直到了江浙一带→古代吴越之地,他想的是千古兴亡,说:“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勾践何以能够把已经灭亡的国家恢复?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何以这么快就灭亡了?所以他不止是游山玩水。
②第一次科考→游历之后,坐船回来经过了天姥山,中间还回了趟老家河南——去考贡举。中举人后的开元二十三年,他去长安考进士了。
[考得怎样]后来在《壮游》里边说:“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没有考上。
③第二次游历→毕竟年轻,虽没考过但也没绝望。于是放下考试,再次游历。
[结识李白]“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第二次游历他说他穿着裘衣,骑着马过了一段轻狂的生活——这是与李白一起的日子。与偶像李白的相识,就是他第二次出游的时候。李白早就名满天下,此时他刚从翰林院辞职,名声更大。两个人到各地饮酒作诗,登山临水,共同度过了一段千载之下使人艳羡不已的相知相得的日子。
[杜甫的生命价值所在]受儒家传统深刻影响,他的生命价值完全建立在为世所用之上。所以他还是会去考。
④第二次科考→这第二次出游回来,他又回到长安。受当时的考试之前先打出名声以有利于考上的风气的影响,这次考试杜甫也想要先出名,他在寻找机会,于是也与达官贵人交往。天宝六载,玄宗诏令:有一技之长的人皆来应试。杜甫不是王维,他没有成功打出名号,但还是去考试了。
[考得怎样]结果李林甫借口“野无遗贤”→一个也没有录取。杜甫再次科考失利。
3.{中年→做官、辞职、追随、做官、被贬}
①特考录取:第二次又没考上,当然心有不甘。天宝十载,国家有好事,他未能免俗,就拍皇帝唐玄宗的马屁——献三大礼赋,于是被玄宗批准特考录取。等了三年,天宝十四载才被授予官职——河西县尉。因为官职太卑微,杜甫没有接受。后来让他去管军库——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接受了。
②辞职:没过多久,觉得没意思,又因想念远在陕西奉先的家人,就辞职了。这个时候安史之乱刚发生没多久,只是长安没有得到消息。离开长安去奉先的路上,写了名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很长,里边他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这么固执地追求志意:“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也有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③追随肃宗被抓:此时玄宗逃亡四川,留下太子李亨打理国事,由于长安告急,李亨就去甘肃灵武即位,是为肃宗。杜甫听说了,就去投奔肃宗,于是改道去灵武,结果半路被叛军截住,带回长安。在长安熬过了冬天,第二年春天他就写了《哀江头》。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这首诗主要写唐玄宗和杨贵妃,写的时候的心情很悲催——“吞声哭”,不敢哭出声来,是偷偷溜出去写的——“潜行”,写完了还依依不舍地不想回去——“欲往城南望城北”,盼望官军早日收复长安。
④逃跑后终于又当官:后来安禄山因叛军内乱被杀死,肃宗感觉反攻时机成熟,从甘肃灵武移到陕西凤翔。杜甫得知后,冒死逃跑成功,投奔去凤翔。到达凤翔,他的事迹被朝廷知道了,于是肃宗授予他官职——左拾遗。此时他写了《述怀》,这首诗比较长,意思说:想念妻子,得到官职本应回去,但还不能回去。
⑤放还团聚:做了不到半年,他还是想念家人,于是被“放还”,去鄜州与妻子家人相聚了。
⑥上谏被贬:至德二载冬天,长安收复,玄宗、肃宗返朝。次年春天杜甫回到长安,继续做左拾遗,依旧不改不时上谏的做法,于是被贬谪。将贬未贬之际,写了《曲江》二首。
(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这两首诗,在技巧上达到了在严格格律限制中能够传达委婉曲折情意的境界。我们说,写诗不能把读者当傻子。写的时候如果心里先有读者,总怕读者不懂,每句话都想要怎样写才能说明白,不好。白居易的诗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就是这个缘故。
⑦辞官:被贬到华州,官做得很不得意,不到一年就辞官。
4.{晚年——漂泊、多病}
①西北→有个侄子在甘肃,全家就去秦州投奔。秦州生活也很窘迫,于是南迁来到成州,住在同谷。这段时期,写了《春宿左省》《晚出左掖》等。
②居蜀→有个朋友叫严武,是世交,在四川做东川节度使。严武邀请他来幕府,他去了——工部员外郎。没过多久,严武死了,杜甫没有依靠,于是漂泊西南。
③离蜀→由于年老,想落叶归根,于是决定全家回老家河南。此时藩镇割据严重,陆路回去很不安全,于是选择从水路回去。由于多病,途中在夔州待了一年多,写了七律巅峰之作《秋兴八首》——怀念长安。
④病死→最终没能回到老家,病死在湖南。临死不忘国家和百姓,写了《登岳阳楼》,如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