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到底有多自我陶醉?自唐至清,五世同堂的皇帝,唯乾隆一人!
乾隆真的是一位非常幸福的皇帝:
他在位时间60年,但是实际掌权63年的时间,比皇祖康熙还要多三年(实际掌权时间);
他活活到了89岁的高龄,是大清十二位皇帝中最长寿的一个;
他登基最为轻松简单,不仅得到皇祖康熙的宠爱,而且在作皇子时,父皇雍正帝就已经在为乾隆的登基铺路,不惜将乾隆的兄长弘时过继给胤禩;并且为乾隆找了一位温良贤淑的嫡福晋富察氏,其实雍正是想借助富察氏一族的势力让乾隆坐稳皇位,这一点富察氏一族确实没有辜负雍正的期望;
因父皇雍正的存在,乾隆登基之初压根无需为银子发愁;
.....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有利条件,让乾隆建立“十全武功”,并且自称为“十全老人”,究竟是哪“十功”呢?
先后两次平定准噶尔
平定回部一次
先后两次征讨金川
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
降服缅甸一次
降服安南一次
先后两次平定廓尔喀
正是因为乾隆在位时间长,所以会有足够的时间取得足够多的“成就”,这些成就可以说涉及到方方面面,就因为这些,成了乾隆到后期自我陶醉的资本。
乾隆究竟自我陶醉到什么程度呢?
比来比去,历代皇帝没有一人能比得上我
乾隆在进行自我夸赞的同时,还特别喜欢将自己跟历朝历代的皇帝做对比,一开始的时候对比疆域、人口以及蠲赈的情况,后来又对比朝局的安定,统治巩固的情况,年过七旬后,乾隆与历代皇帝所对比的方面越来越庸俗,庸俗到什么程度呢?
除了文治武功外,其他的,比如年龄、子孙的情况、在皇位上的时间等,只要是能对比的他都会进行一番对比。
比如乾隆四十五年,乾隆70岁的时候,他亲自作《古稀说》:
寿登古稀者才得六人
乾隆的意思是:古往今来的皇帝中年龄超过70岁的只有6人,这6人包括:汉武帝刘彻、梁武帝萧衍、唐明皇李隆基、宋高宗赵构、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但在乾隆的眼里前四位皇帝都不值一提,只有元世祖忽必烈与明太祖朱元璋这两位创世之君,才算的上是“武功甚盛”,但是都没来得及过安定的日子。
“礼乐政刑,有未遑焉”
而乾隆自己呢?
不仅在位期间建立“十全武功”,而且还过安定享福的日子,这些是元世祖与明太祖都比不上的。
再比如: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已经74岁。
这一年乾隆第五次南巡,在乾隆南巡的途中,乾隆的曾孙奕纯生了一个儿子载锡,这是乾隆的第一位玄孙。有了载锡,乾隆也算是五世同堂了,大臣们纷纷向乾隆道贺。
然后乾隆又干了一件很无聊的事情:他让儒臣查阅《四库全书》,找大臣们查找一下历朝历代能够五世同堂的有几人?
经过一番查询,结果是:
秦汉以后,隋朝以前一个都没有;
从唐朝开始,五世同堂的有六人:
唐朝的钱浪
元朝的吴宗元
明朝的罗恢
文征明等一共有六人
而历代的皇帝中,是真的一个都没有。
“皇帝中臻斯盛者,尤未之前闻”
乾隆得知结果很是高兴,比打了一场大胜仗还要高兴;好像是在说: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没有我厉害,我所有皇帝中唯一一个五世同堂的。
到了乾隆五十年,乾隆75岁,在皇位上已经50年的时间;即将迎来他在位五十年的庆祝,然后乾隆又开始比较,比较什么呢?
在位的时间!
乾隆作了一首这样的诗:
“七旬登寿凡六帝,五十纪年惟一人。汉武却非所景仰,宋家高孝更非伦。”
年过七十的皇帝一共有六人,但是在位时间五十年的只有我一个人。
在乾隆80岁寿辰,已经在位时间60年的时候,更是在年龄、子孙后代以及在位时间上,与历朝历代的皇帝相比,没有一个人能比的上我。
为此乾隆还做了很多首诗词,比来比去,真的是没有一个人能比的上乾隆。
就是在这样的比较中,让乾隆在心理上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在和珅等大臣的一再吹捧下更加的飘飘然。
而乾隆飘飘然的后果是什么呢?
开始挥霍,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在乾隆心理上得到极大满足以后,便开始挥霍,而且挥霍无度,一发不可收拾。
比如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在得知喜得玄孙以后,便下令让各省的督抚详细查询一下:是否有五世同堂的?并且让各地的官员其他的事情先不要管,向查五世同堂者,最终查出了194家。
查出来以后,乾隆亲自作诗,然后做成匾额,赏赐给这些人家,除此之外还赏赐了银两以及绸缎,让各地的官员为“五世同堂者”建坊。
如此,乾隆还觉得意犹未尽,他觉得自己见到了皇祖康熙、皇考雍正,再加上玄孙,自己亲自见到了七代,这确实是古今罕见的。
“逮事皇祖、皇考,复得元孙,亲见七代,实为古今罕有”
所以乾隆在乾隆五十七年,让各地的督抚以及地方官开始查找:亲身见七代者有哪些?
经过一番查询,一共找出了7人。
这7人,乾隆全部厚赏。
与此同时,乾隆借着各个值得庆祝的节日,或者女儿、孙子、孙女等成婚,给与赏赐。
其中得到乾隆赏赐最多的,便是乾隆老来得女的十公主和孝公主,以及驸马爷丰绅殷德。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和孝公主是在乾隆四十年,乾隆帝已经65岁的年龄所生的,老来得女,乾隆对这个女儿是极为宠爱,早早地便为和孝公主说了一门亲事,将其指婚给乾隆最宠信的臣子和珅唯一的儿子丰绅殷德。
据说,和孝公主在大婚的时候,乾隆所给的嫁妆是和嘉公主(紫薇格格的原型,纯惠皇贵妃所生)下嫁福隆安时的十倍。
在和孝公主回门的时候,乾隆又赏赐了白银三十万两。
除此之外,乾隆本人在寿辰时的庆祝活动也是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大。其中,最为奢靡的就是乾隆七十大寿,与乾隆八十大寿,举办的两次万寿节,规模非常的盛大。
两次规模盛大的万寿节
乾隆皇帝的生辰是八月十三,恰好是在秋季,每年的这个时候乾隆都是按照惯例举行木兰秋狝。先是前往避暑山庄,然后再去狩猎。
乾隆四十五年之前,乾隆每年的寿辰,都会在避暑山庄举办宴席多日,很是热闹。不仅避暑山庄要装扮一番,就连京城至承德三百多里,两边的树木上也要全部都要披红挂彩,装饰好才可以。
而乾隆四十五年,是乾隆七十岁的万寿节,比以往庆祝寿宴的规模都要大。
为了让乾隆高兴,在乾隆四十四年,皇六子永瑢、军机大臣和珅等人便开始准备乾隆70岁的万寿节,并且在进贡的物品以及进攻的数字上做文章。
只要是进贡的贡品,全部都有一个特殊的含义“九九之义”。
截止到乾隆四十四年的四月,仅仅无量寿佛,就已经是17963尊,合计白银是287480两。
到了乾隆四十五年的七月,各省的督抚以及地方官,向乾隆进献万寿节的寿礼达到高潮。根据统计:
光贡车就有三万多辆
其他的骆驼、人担、轿子、马车等更是多到数不过来。
可以说内外的称颂声,让乾隆更加的飘飘然。
乾隆在沉醉在自己的文治武功的同时,不仅收藏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以及绸缎,而且还将这些东西转手赠给了前来祝贺的臣子以及外藩的使臣。
可以说整个七十岁万寿节,让乾隆是心情大好。
为了满足自己的自负心理,刚过了七十七岁的寿辰,乾隆已经开始准备八十岁的万寿节,并且直接下旨,按照皇太后万寿节的标准来办自己的万寿节。
乾隆五十三年三月,乾隆便成立了专门的为自己筹办万寿节的机构,以阿桂、和珅为首。
为了能能够办好乾隆的万寿节,和珅等人欺上瞒下,大肆敛财;更过分的是和珅等人居然让各地的地方官捐出自己的俸禄。
与此同时,在敛财的同时,庆典活动的准备工作也在一同进行:
首先就是紫禁城与圆明园的修整工作,所有的建筑包括京城到西山的道路全部翻新一遍;
承德到京城的路边的装饰工作也在一同进行
各省的督抚按照惯例派人入京,对分派的路段进行布置。
乾隆为了让自己的八十万寿节过得隆重盛大,还特地下至开恩科,不仅如此还下旨免了全国的钱粮。
乾隆五十五年乾隆的万寿节在热河避暑山庄举行,很多少数民族贵族头人,大清的藩属国各国的使臣一同庆贺乾隆万寿无疆。之后,避暑山庄赐宴、观剧、赏赐不断。
到了八月上旬,乾隆回到京城,庆典的活动才正式进入高潮。
八月十二日,乾隆的子孙、曾孙、玄孙以及文武百官,在乐队的奏乐中,开始从圆明园回京城。在回京城的路上,道路两边装饰的格外的华丽。与乾隆的生母崇庆皇太后举办八十岁万寿节时还要壮观华丽。
乾隆看到自己的万寿节如此隆重,心里很是高兴,便将白花花的银子赏赐给了前来迎驾的百姓、乐工以及匠人等。
当天晚上,乾隆在重华宫大摆宴席。
子孙、曾孙以及玄孙的人数,就有上百人,一起祝贺乾隆。
次日,乾隆在太和殿,接受满朝文武以及使臣等人的朝贺。
万寿节过后,一连十多天的时间,除了观剧,就是前去观赏圆明园,或者是香山。
自汉唐以来,所有的皇帝中能到八十岁的只有梁武帝、宋高宗以及元世祖,但这三位皇帝不是偏安之君,就是没有见到五世同堂;而乾隆看到在自己的统治下,大清是固若金汤、百姓安居乐业,不仅有曾孙,还有玄孙,能够五世同堂,可以说心理上得到了极大地满足,更是感受到了极大地快乐。
乾隆举办的两次千叟宴
除了万寿节以外,乾隆还举办了两次千叟宴,也非常值得一提。
其实千叟宴并不是乾隆所创,而是从乾隆的皇祖康熙开始的。
千叟宴的意思是:只要是满六十岁的文武官员,都可以参加千叟宴。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乾隆便决定追随皇祖康熙,举办千叟宴,并且让皇六子永瑢、阿桂等人,同内务府一起筹办千叟宴一事。
次年正月初六,正式举办千叟宴。这次千叟宴的人数是三千六百人,本来打算参加宴会的只有文武大臣,后来又扩大了范围,增加了各个藩属国的使臣、边地土司、蒙古各部、回部王公等人,另外年过七十的老农、八旗的兵丁、匠人等都可以参加宴会。
在千叟宴上,凡是年满九十岁的,乾隆会将他们召到跟前,亲自为他们倒酒。
这次千叟宴让乾隆意犹未尽,所以到了乾隆六十年十一月,又决定举办一次千叟宴,时间就定在嘉庆元年正月,一是为了庆祝自己的文治武功,二是为了庆祝嘉庆帝登基。
据统计,这次千叟宴的人数到达了五千九百人,比上次多了两千多人。单纯光宴席就有两千多桌,另外乾隆还在宴席上赏赐寿杖、银牌、文玩等物品更是不计其数。
其中银牌,根据年龄的大小,赏赐十五两到三十两不等;
再加上其他的赏赐,总计花费白银两百多万两。
结语
可以说乾隆通过两次万寿节、两次千叟宴,耗费了大量的真金白银,为了名正言顺,乾隆多次宣称:
生财止于次数,不散于下,则聚于上
若是按照乾隆的这个观点来的话,他的这些挥霍无度的行为不仅无害,而且还是对穷苦百姓有利的行为。
正是在乾隆挥霍无度的行为下,让老百姓几十年的用汗水积攒起来的财富,全都付之东流。
并且到了国库空虚、百姓穷苦的地步,可以说乾隆的任性挥霍让大清以及老百姓都带了很大的弊端。
很多人都说大清开始走下坡路始于嘉庆帝,但实际上是始于乾隆帝。嘉庆帝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守成之君,可以说嘉庆四年,乾隆病逝后,嘉庆从乾隆手里接过来的大清已经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清:
湘黔苗民起义
川楚陕白莲教起义
闽粤浙等地的海江不安稳等这些内乱频仍;
除此之外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威胁也在日益加重
这跟康乾盛世时的“开疆拓土、南征北战”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大清的衰颓之势已经非常明显。所以说大清开始由盛转衰的根源并不在嘉庆,而是在乾隆。
嘉庆登基后,大清的衰颓之势明显,所以很多人便认为嘉庆应该对大清的由盛转衰负责。
自以为“十全老人”的乾隆在晚年挥霍无度,确实乾隆在前期解决了很多大清的实际的问题,比如让准噶尔归附、征讨大小金川等;但是到了后期,乾隆纨绔子弟的一面表现得很是面向,不仅好大喜功,而且乾坤独断,这样的性格缺陷让他在建立不世之功的同时,不自觉的走上了自己的反面,不仅给大清,而且给老百姓都带来了麻烦。
参考资料:
《清史通鉴-十全英主清高宗乾隆》
《清史通鉴-庸弱守成清仁宗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