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一生

小能 0 2024-05-25

公元前208年7月的一天,秦咸阳城的闹市人头攒动,这里历来都是处决犯人的地方,可那一天要处死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当朝丞相——李斯。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被执行了“具五刑”,这是他亲自创立的一种酷刑,受刑者要被刺字、割鼻、砍脚趾、然后再腰斩,最后将尸体斩首示众。

李斯影视形象

73岁的李斯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会死在自己发明的酷刑之下,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李斯悔不当初。那么位高权重的李斯,为什么会走上绝路呢?他究竟做错了什么,要受到如此残酷的惩罚?悲剧早从他见到秦王嬴政的时候就开始了。

一、出身平凡却不甘平凡

李斯出生于楚国上蔡(今河南驻马店上蔡县),年轻的时候只是一个掌管文书的小吏,手里既没有权力也没有财力,但是他心中有梦想。李斯不甘平凡,30多岁的时候去往齐国稷下学宫,师从荀子学习法家学说以及帝王之术,学成之后他告别恩师,通过分析天下形势,他认为秦国傲立九州,其它任何一国都不能望其项背,所以毅然来到秦国谋求发展。

然而秦国发展的好,却和李斯没有什么关系,他最开始只是大秦丞相吕不韦的一个门客。吕不韦权倾朝野,有门客三千,如同沧海一粟的李斯被授予了郎的职位,这个职位是郎中令下属,任职者有数千人之多,具体工作就是在秦王乘车时吆喝开道,与李斯定国安邦的志向相去甚远。

胸怀大志的李斯开始了自己的谋划:他打算效仿吕不韦,当年吕不韦一声“奇货可居”,看中了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孙嬴异人,为此散尽家财保异人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从一个商人一跃成为大秦相邦。李斯认为自己也要进行一次政治赌博,把宝押在一个值得投资的人身上,然后获得权力、地位和名声。

二、一次看似血本无归的“投资”

可当时的秦国政坛上波诡云谲,日后一统天下的秦王嬴政此时还是个傀儡,国家大权掌握在丞相吕不韦和太后赵姬手中,秦王发布的任何诏命,都要由太后和丞相同意加印,然后才能发出。

嬴政年少继位,很想像先祖穆公和孝公一样,拥有像商鞅、百里奚这样的当世大才,他听说有个叫尉缭的人很有军事才能,于是就诏他前来。尉缭和秦王见面之后,却说秦王面目狠毒,像虎狼之君,居然不辞而别。

可秦王不仅没有生气,还派人把他请回来,奉为国尉,要知道上一个担任国尉的人,可是大名鼎鼎的武安君白起。由此可见,秦王身边是很缺少人才的,否则以他的脾气,怎么会容忍一个如此轻蔑他的人?这也说明了秦王权力很有限,连招揽人才都要忍气吞声,国家大事他又岂能做主?

吕不韦权倾朝野,秦王嬴政都要称他为仲父,吕不韦曾大力推荐由他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提出谁要是能改动书中的一个字,就赏赐千金,结果摄于他的权势,没有一个人敢提出不同意见。

太后赵姬表面上是监国太后,背地里却和宠臣嫪毐生了两个孩子,不仅给了嫪毐长信侯的爵位,还以河西太原郡作为他的封地,称为“嫪国”。嫪毐仗着太后的宠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治集团,不把秦王放在眼里,居然公开说他是秦王假父。

吕不韦、赵姬、嫪毐,这三个人位高权重,看起来都是可以投资的对象,但是聪明如李斯,他敏锐的看出这些人一个都靠不住。吕不韦虽然权倾天下,但毕竟是商人出身,追名逐利的本性并未改变,总有一天会为他的野心付出代价,更何况他年事已高,早晚是要让出权力的。

而作为大秦太后,赵姬对权力的迷恋一点也不比吕不韦少,年轻的秦王看似被她压的喘不过气。然而她和嫪毐的事情早就引发了众怒,一旦群起而攻之,赵姬没有宣太后那样独当一面的智慧,嫪毐更是宗室和大臣的眼中钉,这样的人是靠不住的。

权衡利弊之后,李斯选择了秦王嬴政,这是一个在所有人看来都赔本的买卖,因为秦王没有实权。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秦王这一时期的具体想法,但是从日后他以雷霆之势镇压嫪毐造反,和一统六国的雄才大略来看,他一定是在安静蛰伏,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反击。

三、险象环生,无名小吏变身大秦丞相

李斯通过贿赂秦王身边的小吏,如愿以偿的见到了他的投资对象,谈了几次之后,秦王问他有什么治国方略,李斯说:“当今天下秦国最强,六国看似团结却各怀鬼胎,大王应该用钱财离间六国君王,从内部瓦解他们。”

秦王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于是封李斯为长史,让他去六国从事间谍活动,短短几年就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李斯也从长史晋升为客卿。针对已经分崩离析的六国,李斯和尉缭制定了“先灭韩赵,再由近及远吞并他国”的灭国战略顺序。可规划的再好,秦王能够真正有权去执行吗?时机很快到来了。

秦王政九年,22岁的嬴政于4月在雍城加冠,按例秦王要佩剑并戴王冠,接受百官朝拜,然后太后应把象征王权的王玺交给他,从此秦王就是这个帝国至高无上的主人。可王玺却迟迟没有出现,因为嫪毐和赵姬串通一气,拿走了秦王王玺和太后玉玺,在咸阳和雍城发动叛乱。

秦王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早已经埋伏了精兵,嫪毐叛军在攻打蕲年宫时就遇到了三千名全副武装的王军,他们被打的大败,准备逃往咸阳。还没到咸阳城,秦王早已安排好的三万精兵就从天而降,控制住了这伙叛贼。秦王立刻发布诏命:活捉嫪毐者,赏金百万,一时间咸阳百姓倾巢而出,没费多大力气就抓住了嫪毐,秦王下令将其车裂,曝尸示众。

由于嫪毐当年是吕不韦献给太后的,所以秦王借机责难吕不韦,命其全家迁往蜀地,绝望的吕不韦接到诏命后就自尽了。太后也因为与嫪毐串通谋反,被秦王囚禁雍城,她和嫪毐的两个孩子被秦王下令扑杀,从此秦王就是大秦唯一的掌权者。一切果然不出李斯所料,这三个人一个都靠不住,唯有雄心勃勃的年轻秦王,才是最具投资价值的那个人。然而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却差点断送了他的政治生涯。

韩王害怕秦国会灭亡韩国,所以派出郑国给秦国修渠,实际上是想通过修渠转移秦国注意力,再耗费秦国的国力。这样的雕虫小技自然不能瞒天过海,秦国朝堂上很快响起了“诛杀郑国”的口号,同时还要求秦王驱逐外国来的客卿,他们认为这些人很有可能是六国奸细,应该全部驱逐,李斯也在其中。

秦王究竟是迫于无奈,还是真的认为大臣们说的有道理,我们不得而知,总之他最后下了逐客令。李斯还想再赌一把,于是他写下了著名的《谏逐客书》,详细列举了秦穆公用百里奚等人、秦孝公重用商鞅、惠文王重用张仪、昭襄王重用范睢,使秦国称霸西戎,一步步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例子。秦王深以为然,马上取消了逐客令,重新任用客卿,封李斯为廷尉。

秦国人才济济,秦王能够一统天下,离不开武将的冲锋陷阵,更有姚贾、李斯、王绾这些外客的出谋划策,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短短十年时间里,秦国横扫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

秦朝建立后,秦王嬴政称“始皇帝”,李斯也被任命为丞相,从无名小吏到大一统帝国的丞相,这条路他走了20多年。李斯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对于秦朝乃至整个中国此后2000多年的发展,都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的。

李斯主张废分封,立郡县,基本确定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基本政治格局。虽然郡县制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秦国也从商鞅变法的时候就实行郡县制,但是分封制一直都存在着,能够彻底摒弃八百多年的分封制,将郡县制真正运用于国家管理中,这是要背负很大压力的,李斯能够力排众议实行郡县制,在当时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除了实行郡县制这一影响后世的举措,李斯还是秦朝法律的制定者、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建秦直道等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政策,都和李斯脱不了关系。但是在李斯制定的政策中,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残忍的“具五刑”、焚书举动引发儒生不满,导致秦朝失去民心。

四、人性本恶?李斯或许就是如此

李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真正的李斯距离我们太过遥远,但是通过史书记载和李斯的人生轨迹来看,他是一个追逐名利、擅长投机的人。李斯在当小吏的时候,看到过一胖一瘦两只老鼠,胖老鼠在米堆里吃的白白胖胖,瘦老鼠却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李斯由此得出结论:一个人所处的环境,能够决定他的命运,所以他要做米缸里的胖老鼠。

要成为人上人的梦想萦绕着他,所以他通过深思熟虑选择了秦王,这种看人的眼光是很长远的,李斯不失为一个优秀的投机者。很多人说李斯对大秦忠贞不二,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大秦和秦王都是他的投资对象,又是具有实力的大国,能够给他带来荣华富贵,他自然而然的应该效忠秦国,但这并不是出于他的爱国心。

所以李斯谈不上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他只是一个聪明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他最爱的是这个国家能够带给他的权力、财富、地位、名声。如果说前半生的经历不能明确证明他的人品,那么后半生的悲剧则可以彻底让人看清一个真实的李斯,不仅是追名逐利和投机者,他还是一个贪婪自私的人。

五、若隐若现的篡位真相

公元前211年,天空中出现了“荧惑守心”的天象,“荧惑”就是火星,在古人眼中它就是妖星。异常天象的出现,让咸阳宫里49岁的嬴政惶恐不安,这是否预示着他大限将至?可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帝国还不稳定,如果他死了,秦朝要何去何从呢?

就在他惶恐之时,秦国东郡天降陨石,陨石上赫然刻着:“始皇死而地分”的字样。在今天看来,这不过是六国反秦的有心之人故意刻上去的罢了,但是古代的人普遍迷信,加上不断有诅咒秦始皇的言论出现,比如“今年祖龙死”、“东南有天子气”等等,这些都让秦始皇觉得危机四伏,他甚至下令诛杀陨石坑附近的所有居民。

为了躲避灾祸,秦始皇开始东巡,然而过度的恐惧使他身心疲惫,在队伍行走到沙丘的时候,秦始皇突然病重身亡。按照《史记》的记载,秦始皇临终前命令中车府令赵高草拟诏书,让在上郡监国的长子扶苏继位。

赵高是秦始皇身边的宠臣,也是公子胡亥的老师,他趁着秦始皇驾崩遗诏并未送出之时,与李斯合谋销毁遗诏,让胡亥继位。赵高说服李斯的理由很简单,第一是扶苏倾向儒学,与李斯信仰的法家水火不容,而胡亥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来肯定是李斯说什么,他就听什么。

第二是扶苏和蒙恬关系很好,将来他继位了,丞相之位一定是蒙恬的,和他李斯没什么关系。第三点则突破了李斯的心理防线:历来退休的大秦丞相,张仪、穰侯、范雎、吕不韦,哪一个有好下场?赵高明确点出,李斯是从一个小吏一步步爬上来的,难道你努力了大半辈子,最后要被人一脚踢开吗?在赵高的蛊惑下,李斯选择让昏庸的胡亥继位。

对于《史记》中记载的这段阴谋,很多人并不完全认同,我国出土过一批西汉时期的竹书,其中的《赵正书》记载了秦始皇临终前与李斯的对话: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这也就是说秦始皇同意胡亥继位,并不存在阴谋篡位,与《史记》的记载有很大的出入。但是如果深入思考,则可以推测出,就算李斯没有听从赵高的谗言,最后继位的也一定是胡亥,不可能是扶苏。

按照《赵正书》记载,李斯理所当然的应该拥立胡亥,从《史记》角度来说结合李斯的人品和经历来看,李斯为人贪恋权力,赵高能看出来他和扶苏的对立,李斯也一定是早就考虑到了,所以不用赵高多说什么,李斯也必然会阻止扶苏继位。至于李斯和赵高的对话实在是真假难辨,也有可能是后世为了突出李斯的无辜,把脏水全都泼到了赵高身上。

六、过度贪婪引发的血腥惨剧

胡亥继位看似能保全李斯的荣华富贵,可李斯忘了胡亥身边还有个赵高,此人的阴狠毒辣超乎他的想象。赵高作为胡亥的老师,胡亥一直对他言听计从,继位之后也让他位列三公,但赵高想要的是李斯丞相的职位。

胡亥继位后残忍嗜杀,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赵高为了讨好皇帝,逼迫李斯写《行督难书》,把胡亥的一切罪行都说成了理所应当。这样一来,李斯在朝中和民间的威信跌入谷底,大家都骂他不仁不义。

赵继续推行阴谋,他来到李斯府上,假装忧国忧民的样子,让李斯去劝说胡亥勤勉治国,李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可赵高偏偏挑在胡亥饮酒作乐的时候,让李斯去觐见,久而久之胡亥就对李斯感到厌烦,君臣之间离心离德。

李斯这时才慢慢察觉到了赵高的用心险恶,他不甘心坐以待毙,于是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上奏赵高乱政,并请求胡亥不要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一向对赵高言听计从的胡亥大怒,立刻将李斯等人下狱,赵高则火上浇油,说李斯的儿子李由谋反,在监狱里对李斯严刑拷打。

冯去疾和冯劫不甘受辱,双双自杀,李斯仍然心存幻想,他像当年给秦始皇写《谏逐客书》那样,又给胡亥写了一篇《狱中上书》,书中罗列了自己助先帝一统天下、北逐胡人、南平百越的功劳。可这封奏疏胡亥根本连看都没看,倒是被赵高看的明明白白,他派人去狱中把李斯一顿痛打,70多岁的李斯受不了如此酷刑,最后只好承认谋反。

到了这个地步,李斯还是不肯放弃,他知道秦朝法律规定,认罪的人要由御史来复查,复查的时候可以翻案,这样也许能洗清冤屈。赵高也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派了假御史去复查,李斯果然翻案,于是一群人二话没说就把他暴打一顿。没过几天赵高又派去了假御史,李斯仍然翻案,迎来的还是拳脚相加。

连续毒打之后,胡亥终于派来了真的御史,可李斯已经被打的精神失常了,还没等御史说话,他就赶紧承认了自己谋反。秦二世三年农历七月,到了李斯被执行死刑的日子,李斯看到即将被处死的次子,不由悲从中来:“我想回上蔡老家,和你像儿时一样,牵着狗去追捕兔子,如今还能吗?

被腰斩

李斯最终被执行了残酷的“具五刑”,这种刑罚要让人承受极大的痛苦,最后才是腰斩,随着刽子手手起刀落,千古一相就这样身首异处。不知道生命的最后时刻,李斯是否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假如他还是那个无名小吏,也许生活清贫,但是却不会有杀身之祸。可惜追名逐利的贪婪本性,葬送了他的一世英名,这个一辈子都在投机的人,最后还是死在了自己的陷阱里。

叶史丨帝王传记之秦二世
李斯的功过一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