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不是砸缸:司马光的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

小能 0 2024-05-09

假期读了赵冬梅教授的《大宋之变,1063-1086》,很有收获。这本书纠正了我两个认识上的偏差,分别跟司马光和苏轼有关。

之前跟学生讲苏轼,说他是一肚皮的不合时宜,王安石当政时他反对变法,司马光上台后又反对废除新法,上班跟司马光吵架,下班骂司马牛解气。现在看来,前一半对,后一半则是被传记忽悠了,传记作者被史料忽悠了。

在这本书里,司马光是一个真正的儒者,道德君子,坚持原则但并不顽固。他坚守的是仁宗朝的政治宽容风气,朝堂上异论相搅,皇帝超然于各派政治势力之上,维系群臣的和气与平衡。只是,这样的政治风气,极度依赖皇帝的政治经验,并且皇帝不能有私心,不能任性。如果皇帝带着私心介入政治生活,就必然拉一派打一派,最后造成士大夫群体的撕裂,败坏政治风气。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政治风气这个东西,养成极难,败坏极易。北宋的政治风气,先是败坏于英宗朝濮议,继而败坏于王安石变法,到神宗去世司马光上台,裂痕早已深种。政治风气的扭转,需要持久的耐心,还需要高超的政治手腕。可惜的是,神宗去世后掌权的高太后,政治经验几乎为零,司马光也是长于批判,拙于实操。于是旧党清算新党,几近复仇,政策调整被政治利益所裹挟,司马光也是有心无力。

这是我纠的第一个偏。

至于苏轼为了新法跟司马光吵架,那是出自苏辙给他哥哥写的墓志铭。苏辙写这篇墓志铭的时候,已经是徽宗崇宁元年,崇宁者,崇尚熙宁也,这是又要变法了。苏轼是出了名的新法反对派,并且因为反对新法坐过牢。这个时候,苏辙当然要替哥哥跟司马光切割,否则又不知有什么政治报复呢!

这是我纠的第二个偏。

一本书能纠正两个认识偏差,就很可以了。

农夫家牛舌头被人割了,包拯:把牛宰了卖牛肉,凶手自会出现
你知道宋太祖赵匡胤 那你知道战神赵匡胤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