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了侄子皇位的他,用22年缔造永乐盛世,永乐大帝朱棣传奇的一生
看过电视剧《大明风华》的小伙伴被王学圻老师的演技所折服,也是对永乐大帝本人产生了崇高的敬意,不为别的,就因为永乐帝身上有着不同于其他皇帝的柔情,更是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道出了永乐帝独有的风采,那永乐帝朱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军马生涯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元璋对他的皇子王孙十分的严格,朱棣在其影响下开始了从军生涯,军营的生活可不是皇宫里边的锦衣玉食可比的,环境更是处处充斥着肃杀的气氛,正是这一段经历让他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皇帝。
大明风华名场面朱棣:“千百年来打到这儿的就只有我一人了”,当然后世对永乐帝的评价也是很高,对他的“永乐盛世”更是极为的赞颂。
燕王
朱棣被封朱元璋封为燕王,封地就是元朝首都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又前后三次被派往凤阳常驻,在练兵的时候,还要充分了解民生疾苦和民间生活,就是这样让他对民众的生活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并且后来他出台了很多减少苛捐杂税的政策,这也是当时民众爱戴他的原因。
被封为亲王虽然亲卫军很少,但是当地的军队,亲王又可以进行辖制。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大将军,率列侯赵庸、曹兴、王弼、孙恪等赴北平,训练军马,听燕王节制,以出征漠北。
燕王率傅友德等出古北口,侦知北元太尉乃儿不花等驻牧迤都,遂挥师前进。这时适逢大雪,诸将欲待雪止再进军。朱棣却认为天降大雪,敌军必然意料不到明军将至,应当乘雪速进。
大军进抵迤都,与元军仅隔一沙碛,竟未被发觉。虽以重兵压境,朱棣仍欲智取。派部将观童前往敌营劝降。观童与乃儿不花是旧识,正在劝降时,明军已大败元军,乃儿不花想乘马逃走
观童告诉他这是燕王的军队,不必害怕,邀请乃儿不花一同到明军营帐中请降,果然被设酒款待,乃儿不花深受感动,便带领部落和马驼牛羊,一起归降了明军。捷报传到京师,朱元璋高兴地说:“肃清沙漠者,燕王也!”自后,朱棣威名大振,更受倚重,屡次被朱元璋授命参与北方军事,节制士马。
靖难
在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刚即位他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削藩,不到一年时间,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正是朱允炆的这一系列削藩政策,给了朱棣越来越紧迫的压力,也是朱允炆心急稳固皇位,没有顾及到削藩带来的影响和后果,使自己最终失去皇位剃发为僧。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以计(以装疯麻痹张昺、谢贵二人)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革除建文年号,仍称“洪武三十二年”。
他谕令将士,同时上书朝廷,声称根据《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从此便开始了一场历时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
永乐大帝
在嗜血的征战后,朱棣彻底掌控的皇权,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至此开始自己缔造属于自己的永乐盛世。
其实从朱允炆削藩开始,已经奠定了他失败的基础,总之就是太心急,这时候各地藩王已经势力渐大,尤其以燕王朱棣势力最为庞大,朱允炆一合计那就柿子挑软得捏,随后就利用政策开始打压和减少藩王的权利,直至把他们废掉。
可是独留了一个最为厉害的藩王-燕王朱棣,一系列的削藩让朱棣也是意识到时间紧迫,再不搞事就会彻底凉凉,这也是一个注定的结局,藩王势大是朱允炆不想看到的,而燕王又有夺取皇位的心思,这就是一个解不开的矛盾,除非燕王自己放弃现有的一切,但是这也是不可能的,最终朱棣胜出,夺取了皇权。
永乐盛世
靖难之役后,“淮以北鞠为茂草”,生产受到了严重破坏,大批农民流离失所。 明成祖着手恢复民生、蠲免赋税,下令山东、北平、河南遭受战祸的州县,有无法耕种的人民,免去三年的差税 。
不曾被兵祸乱的地方,也与直隶凤阳、淮安、徐州、滁州、扬州一同蠲免秋夏税粮,其余直隶府州、山西、陕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广、两广、四川、云南各蠲免一半,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初一日以前拖欠的一应钱粮、盐课等一并免除。
河南、山东、北平、淮南北流移的人民,令他们各还原籍复业,需要的种子牛具,令官府给付。 建文年间废除的北方学校依旧开设,不令其废弛。
一个好皇帝的前提就是体恤爱民,朱棣先后几次减去受战乱之苦民众的赋税,又自己掏腰包给民众生产所需要的种子和耕具,又开始对教育行业大肆建设,永乐盛世慢慢展开。
民众稳定了,生产力上去了,又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朱棣一合计既然国内已经稳定了,那就开疆拓土吧,毕竟自己骨子里这好战的习惯当了皇帝可没改掉,随即展开对鞭挞的征战。
南征北战
为什么说朱棣是马背上的皇帝,他当了皇帝不是想着好好享受,而是怎么把屡次侵扰边界的鞭挞给抹去,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明成祖派使节赴鞑靼,不料,使节被杀,朱棣大怒,声称“逆命者歼除之”。
然后派人就去打鞭挞,可手下人不给力啊,十万大军去了反而被鞭挞打的头破血流,朱棣一看这不是玩呢吗,然后大怒,既然你们鞭挞如此厉害,那我倒要亲自会会你们,随后开始了御驾亲征。
一路的征战,屡战屡胜,打的鞭挞是毫无反抗的能力,最后打到答兰纳木儿河(今蒙古境内之哈剌哈河下游),要是再打下去说不定打到如今的俄罗斯也说不准。当然这一路征战不是一次出征而是分了好几次,也是鞭挞的不是抬举,让朱棣下定决心除去这一祸患,这才有了电影名场面“打到这的也就只有我了”
病逝归途
在答兰纳木儿河,搜索方圆三百里却不见阿鲁台部踪影,因所获甚微,明军粮尽,朱棣只得下令班师回朝。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至此结束了自己的征战,为后世留下自己赫赫威名。
结语
后世人对朱棣的评价是除过始皇帝外又一个千古一帝,当然也有人会问唐太宗和成吉思汗的成就也很多啊,为什么比不了朱棣?个人看来唐太宗李世明和朱棣其实都是好皇帝,但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导致朱棣的评价更高一点。
皇权落在李世明手中时已经是太平盛世国力强盛,可朱棣即位时鞭挞已经势大,再加上内部战乱导致国力衰退,所以皇位到手后的起点不一样,再加上综合来讲“永乐盛世”其实已经超过了“贞观之治”,就有了朱棣比起李世明更厉害的说法,当然这也不是能够直接去对比的,只能在各自功绩和实施的政策作一比对。
而相比于朱棣和李世明,成吉思汗铁木真少了前两位的一个盛世的贡献,虽然成吉思汗打下了大片领土,甚至是让欧洲人都害怕的地步,但是民众生活并没有得到大幅度改变,又因为连年征战需要大笔的钱财去支撑,所以赋税相对与唐朝和明朝是比较高的,综合来看朱棣更为成功,因为他缔造了“永乐盛世”。
当然三位帝王各有千秋,不能凭一而论,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每一位都值得我们赞颂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