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清廉刚直成明朝“异类”,性格缺陷饱受诟病,却深受百姓爱戴
海瑞在嘉靖时期为官,被称为“海青天”。
虽然与包拯齐名,都有“青天”之称,后世对于二者的评价却略有不同。
包拯在后世更多的是赞誉,除了铁面无私的形象以外,侦破案件的能力也受到广大欢迎。
海瑞则不同,“海青天”虽然在为官清廉、刚正直言方面无可指责,却被后世指责有巨大性格缺陷,甚至已经到影响满朝文武和谐的地步,俨然成为大明王朝的一个“异类”。
海瑞确实是“异类”无疑
海瑞从小就没了父亲,跟着母亲谢氏相依为命。
谢氏虽是一介女流,却是少有的刚烈女子。
谢氏把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海瑞身上,对他言传身教,家教极严。
海瑞自小就不与一般孩子那样嬉戏,而是把时间都用来钻研诗书经传,并且以“刚直”的性格出名,他的梦想是做一个好官。
海瑞虽然刚直认学,但是科举对他来说还真就不友好。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这一年已经36岁“高龄”,才以一篇《治黎策》考中举人。
海瑞以为这是他科举之路上好的开始,却没想到这是他科举之路的“终止”,从那以后,两次参加会试与进士无缘。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海瑞仅仅成为一个小小的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成为一个教书的先生了。
海瑞是“异类”并不是从做官开始,做教师的时候就已经与众不同。
朝廷来御史视察他们学校(县学)的工作,其他教师都行跪拜礼,只有海瑞不肯,他认为这是教学的地方,教师不该屈伸行礼。
按说他这种做法肯定会惹恼御史,本就没什么发展机会的小举人,从此以后恐怕再也没有晋升的机会。
海瑞偏偏就是“异类”,虽然直言刚正,却依然获得了“巨大”成功。
臣由嘉靖二十八年举人,三十二年闰三月内授南平县儒学教谕,三十七年五月内升淳安县知县——《海忠介公全集》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
为什么说海瑞成功呢?因为举人不是进士,他从一个南平县教谕做起,按理说不会有什么大的前途,终其一生,能够成为一名知县,便是不小的成就。
海瑞凭什么短短几年从南平县教谕升为知县,用几年时间完成其他人半辈子才能完成的目标呢?
出身草根的海瑞,靠后台上位肯定不可能,他从来就没有后台,更没有巨额的金钱买官,刚正直言的海瑞升官,恐怕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凭借本事做出政绩来。
短短几年,举人出身的教谕便被提拔知县,海瑞在县学里任职的时候,定是做出了极佳的成绩。
可见,海瑞是一个“异类”,却是一个能力极强的“异类”。
拥有强大的能力,偏偏就不适合参加考试的人你们见过吗?海瑞就是这种人,参加科举没有大的建树,参加工作很快就凸显了出来。
海瑞性格没啥“缺陷”,还很有智慧
指责海瑞有“性格缺陷”的人,无非是指责他不会交际,只会以“刚直”的性格怼人、怼百官,甚至怼皇帝。
海瑞被这样一说,在许多人眼中成为一个只知道怼人的沽名钓誉之徒。
历史上不乏沽名钓誉之辈,他们看似清廉忠正,其实毫无作为,只是用一条命去博取忠臣之名,成就自己的美名玷污了帝王的英明。
海瑞显然不是这种人,之所以有人希望抹黑海瑞,因为海瑞挡了他们的路,至于是什么路,我不说大家可能也都清楚。
一个人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抹黑其他人呢?愤怒,而且拿对方毫无办法的时候。
文官对海瑞的抹黑,典型的就是遭到了这种抹黑,因为海瑞刚正直言,导致许多人恼羞成怒,想要反击时发现,海瑞无懈可击,也就只能对其进行抹黑了,当他们发现海瑞没什么槽点时,便瞄准了他的性格,可谓“用心歹毒”。
海瑞任淳安知县时,时任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公子路过此地,并迁怒驿吏,将其倒挂起来。
大领导的公子在自己的地界犯了法,当地知县该如何处理?相信这样的事情放在任何时代,绝对都是一个难题。
海瑞以“刚正”出名,他自然不会姑息这位犯错的公子哥,但是得罪大领导,很可能会丢掉乌纱帽,任凭你海瑞再刚正,失去了官职自然也就失去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海瑞将没收了胡宗宪公子的全部财物,“发雚金数千,纳之库”,对其错误行为进行惩罚。
同时,海瑞又派人将胡公子送到胡宗宪处,“驰告宗宪”:
“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简而言之,海瑞对胡宗宪说,你最重视节俭,这个人很奢侈,肯定不是你儿子,言外之意,有人冒充您儿子坏您名声被我捉了,现在送给你发落。
胡宗宪自然心如明镜,没有因此怪罪海瑞,“宗宪无以罪”。
可见,海瑞并非是沽名钓誉之徒,而是切实的聪明人,不仅为官清廉,处事有度,坚守原则的同时,又能保全自己。
说海瑞性格有缺陷,实难接受。
一身正气,受百姓爱戴
海瑞性格并没有缺陷,只是对当时明朝腐败的官员来说,他似一柄利剑,让他们痛苦不堪。
严嵩最高光的时刻,多少人放弃了自己的立场向其谄媚?恐怕只有海瑞依然坚守其为官的“正道”。
严嵩的党羽鄢懋卿,出巡两浙、两淮盐政期间,贪腐成风,如果有不投其所好者,甚至要去进行勒索。
鄢懋卿的行程中就包含海瑞所在的淳安,让鄢懋卿没想到的是,一路嚣张的他,在淳安却吃了瘪。
海瑞不仅不向其贿赂,甚至连一顿像样的宴席都没给他摆,而是按照自己平时的吃食,给他安排了一顿粗茶淡饭。
鄢懋卿在淳安期间极其狼狈,一身贪腐气味的他,却不敢与一身正气的海瑞发生冲突,他不敢耍威风,怕折在海瑞手里。
所以,鄢懋卿带着怒气离开,在背后“捅”了海瑞一下,让海瑞本来升任嘉兴通判的机会打了水漂。
海瑞也不气恼,在调任兴国县做知县以后,一头扎在工作中去,忙活起当地的民生问题,革除积弊,使百姓安居乐业。
海瑞刚正直言,对事不对人,并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而有所改变,否则海瑞也就不是海瑞了。
海瑞带着棺材去进谏皇帝,并且顺利迈过这一关。嘉靖皇帝想了整整一个多月,才决定放了海瑞,他十分生气,却又无可奈何,海瑞说得对,而且是为国家社稷着想,杀他,便成了昏君。
海瑞不是沽名钓誉,他能进谏,也能实现进谏中的内容。
海瑞应天巡抚期间,足可见其实干家的一面,仅仅是他本人前往江南,便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豪绅、官员纷纷收敛,富户也装起穷来,没人敢触海瑞的霉头。
海瑞不是凶神恶煞之人,却让许多豪绅富户畏其如虎,只因海瑞是一个刚正直言且真正清廉之人,那一身正气让这些腐朽的官人与豪绅没有半点可乘之机。
推行“一条鞭法”,减少当地百姓的赋税和生活压力,同时从富豪手中夺回原本属于百姓的土地,重新划分给百姓。
这短短一句话,其中难处有多少,相信读友们都能够理解,断土豪富绅财路,分给百姓,这一点古今多少人想做,又有几人做到。
海瑞的这个“海青天”,是真真正正凭本事干出来的,朝廷“异类”,性格有缺陷的人,能做到这一点吗?
海瑞不仅是清廉刚正的清官,更是以国为重,使百姓安居乐业的能臣。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