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临死前,干了一件极其歹毒事,直到2008年才被公开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自古以来邪不压正,无论这股邪恶势力的威力如何之大,正义一方最终会用民族大义来打败,这就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不断地把中华民族推向更灿烂的未来。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可谓极具代表性。
晚期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巨大,一连串割地赔款和屈辱条约使中国遭受无数灾难。
至于慈禧,我们可能都会反感,但很多人不知道,慈禧太后在去世前一天做了一件极其歹毒的事情。
直到2008年才被公开,她做的是什么事情?
慈禧的上位之路
叶赫那拉氏慈禧十七岁时选秀进宫,被立为贵人,十九岁时晋封懿嫔,二十二岁时成为贵妃。
慈禧人生之路可谓困难重重,只因出身不高,背景不好,地位也不强,没有依靠,但她十分优秀且聪颖,通过选秀吸引了咸丰皇帝的注意,成功入宫。
后宫的妃嫔想要立足并且获得一席之地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拥有皇子。
幸运的是在1856年慈禧生下男孩,在这种情况下,慈禧得以晋封妃位,她更是因此获得了咸丰皇帝的喜爱,地位也仅次于慈安皇后。
咸丰皇帝体弱多病,当时的清朝处于极度动荡的状态,伴随着太平天国的内部叛乱和英法联军的外部入侵,很多事情都让咸丰身心俱疲。
因为慈禧的字写得很好,所以咸丰皇帝经常会口述,慈禧跟着写,他经常会让慈禧陪他看奏折,有时也会让慈禧代他批阅奏折。
并且允许她按自己的意愿做一些事情,所以慈禧是在咸丰皇帝的约束之下在幕后接触皇帝的事务。
咸丰皇帝于1861年在热河去世,临终前给慈安皇后和慈禧留下了两枚印章代表皇权的象征,其主要目的是让她们能够互相控制。
咸丰皇帝死后的第二天,两位皇太后就与咸丰皇帝留下的八位大臣发生冲突,争吵的焦点是发布圣旨的程序。
对女性来说,保持权力从未如此容易,虽然战斗和杀戮较少,但同样有许多黑暗的剑和阴影。
八位大臣认为他们有权利发布法令,因为新皇帝太年轻,不了解运作方式,所以只能由大臣代发。
慈安太后对这一措施含糊其辞,没有得罪任何一方。然而,慈禧太后强烈反对,认为如果法令不是由她自己的儿子发布的,慈禧就没有控制力和皇家权力了。
自始至终,她迫切想要得到的就是对皇家和这些财产真正的控制。
经过双方长时间的“谈判”,最终决定可以由大臣发布法令,但必须得到两位皇后的查看并且同意。
八位大臣虽然不愿两位太后干预朝政,但一时不知如何反驳,只得妥协。
同治皇帝上任后,两个皇后在朝政上不仅拉开帷幕,服从上级,而且信任汉族臣民,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地主武装,在大清国的支持下,相继削弱了太平天国、旋风军、苗族的力量,避免了清朝治理的危机,保证了清朝的暂时稳定。
慈安太后暴毙之年,两人执掌大权的局面就这样烟消云散,果然不出所料地步入慈禧专权时代。
由于光绪皇帝年纪小什么都不懂,而慈禧正是抓住这一点将光绪作为她的傀儡皇帝,所以慈禧几乎拥有全部权力。
慈禧的野心慢慢地浮出水面,先后解决了八个大臣,大臣们成了阶下囚,最后三人赐死,五人革职。
慈禧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且直接干预大清王朝的相关事宜。
她对大臣们也是十分宽容和爱护,对他们的要求并没有苛刻的标准,但对大臣们的言行却严格得多。她还规定了许多规矩,比如官员的升迁、提拔必须有一定资格,如果有严重违法或失职行为就会被罚。
虽然在这个时候,慈禧太后还没有正式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但慈禧对皇位继承权已经掌握得相当牢固了,甚至可以说,她已经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机器。
慈禧生前虽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她的过错是不可原谅的,她视皇权至上,不容他人伤其毫厘,就连自己的儿子皇帝也不例外。
这为慈禧提供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权力大幕,没有人可以阻挡,通过这些变化,慈禧也表现出了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她顺利地进行了规划,并牢牢地掌握了权力。
光绪婚后,名义上获得了亲政的权力,但实际上权力仍在慈禧手中,光绪想通过修改法律摆脱慈禧的控制,但慈禧也是继续阻挠他,双方各执一词,只是因为光绪没有权力,只能听从慈禧的命令。
慈禧掌权之路
慈禧是一个真正专权主义的人,她以权力的名义,通过压制改革派的光绪皇帝为首的改革派,一再扼杀和改革,从而阻断了中国成为富强国家的道路。
在她统治期间,她签署了两个羞辱国家的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慈禧对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令人唾弃的,因为作为清朝王朝的最高决策者,她签署了不公平的条约,提供了无数的银元赔偿,这是慈禧对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侮辱。
1890年甲午战争爆发,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难得同心,他们都支持与敌方战斗,甚至认为这场战争必将为清朝赢得胜利。
当时慈禧太后在修建颐和园的过程中,但是大臣们提出不再修建颐和园以更好地赢得甲午战争的胜利。
这也彻底浇灭慈禧的战斗意志,又一次与光绪皇帝站在对立面,慈禧拒绝了停止修建颐和园的提议。
如果没有这笔基金的帮助,甲午战争将直接失败,同时清军由于没有及时的补给和强大的工具支援,也使朝鲜战场上接连失败。
黄海之战对北洋舰队破坏严重,再次调遣威力巨大的军舰,迫在眉睫。
但那时候正值慈禧太后的寿辰,这一次慈禧太后明知大军屡战屡败,仍不肯放弃自己的私欲,面对国家利益和私欲,慈禧太后再度选择了后者。
为了给自己办一场盛大寿宴的慈禧不惜工本挪用前线将士军费来满足这场奢华寿宴,可以说这次慈禧太后的寿辰庆典非常成功,纵观古今,也没有类似的庆典。
奢华得能满足慈禧自己的享乐欲,可想而知那天她有多高兴。
寿宴办得十分漂亮,却导致北洋舰队全面崩溃。甚至当工具不充足时,北洋水师将士亦不惊慌,依旧认为可以成功,结果可想而知日本陆海战场完全击败清政府,同年4月李鸿章被迫签订辱国条约—《马关条约》。
朝鲜虽然已经不是中国的附庸国了,但它必须交出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地区。其时正值举国悲痛之时,台湾地区将士闻讯赶来,亦不离抗日之志。
他们继续与这些日本侵略者战斗,直到他们全部殉难。因为这件事,慈禧也产生了使光绪帝退位复权的念头,但却没有实施。
接着便掀起了一轮变法热潮,变法成员们甚至还着手筹划除掉慈禧太后。不过西德的力量正在宫墙内继续扩散,不久这些改革者将西克斯清除出去的打算便传到慈禧耳朵里。
慈禧也被吓破了胆,另外改革的内容还削弱了西德的国力,亦可视为触动西德抵抗的因素。正如慈禧一步步攀登到现在的地位,目的就是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谁也无法从她身上夺走任何权力。
最终慈禧凭借一己之力彻底遏制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涉案六公爵也纷纷逃亡,面对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慈禧再次选择了后者。
贵族主要表现为一个贵字上,他们都是国之顶层社会的人物,本该是国之栋梁之材,承担着国之兴衰荣辱而为利沦为国之蛀虫。
光绪帝死亡之谜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年事已高的慈禧病倒在床,奄奄一息,同年十月初十,这一天是慈禧的72岁生辰。
按照当时惯例,光绪帝应带领文武百官向慈禧太后祝贺万寿,光绪帝带领群臣向慈禧祝贺生辰,慈禧却大发雷霆,向光绪帝及文武百官避而不见。
慈禧太后怕她要是先光绪帝死了,光绪帝又会掌权,翻出旧事,恐怕对自己不利,于是四处寻医,甚至诅咒光绪帝先于她死,结果慈禧太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光绪皇帝还是好好的。
然而在1908年11月14日即光绪帝给慈禧祝贺生辰的第十天神秘地死去,第二天慈禧亦因病去世。
一些人对光绪之死,早在2008年以前,已有许多观点,有些人认为是中毒身亡,然而有些人也认为是光绪在政治上不得志,精神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日积月累,发生心肺功能慢性衰竭而终至去世。
可据名医屈桂庭所着《诊治光绪帝秘记》一书所载,光绪因病前三天,忽然肚痛难忍,卧床不起,而且面色晦暗、舌质焦,上述症状来得快,和光绪帝先前所说的病情并无直接联系。
这段史料虽为研究光绪帝的死因提供了珍贵资料,但关于光绪即位前对慈禧病情了解和处理情况,却一直没有人详细记录,也缺乏系统整理。
光绪的坟墓早在2003年就已开放,其中还有他的几根头发。2008年,根据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为代表的13位专家对光绪皇帝残留的一缕头发进行化验,证实他死于大量药品中毒。
光绪生前曾写下日记,慈禧病逝后,自己必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二人是慈禧的同党。
到底是谁有此胆毒死光绪帝的,除慈禧之外,怕是再无其他人。
据此推测,很有可能是慈禧病逝前,担心被光绪清算颠覆,毅然决定先下手为强,做出一件极其歹毒的事情,派出党羽李连英等人暗中毒害光绪。
皇权斗争非常险恶,堪称成王败寇、你死我活,慈禧对于权力有很强的渴望,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她连续架空了多个大清帝王,直到死都不愿意放权。
光绪自即位之时起,便命运多舛,在慈禧面前,只有唯唯诺诺方能苟延残喘,抵抗的结果,就是先于慈禧而亡。
后记
纵观慈禧太后的一生,慈禧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个令人敬佩的女人。在生命的弥留之际都能把前朝事情处理清楚,把王权放在自己人手中,变相掌握朝政,可见真是不一般。
假如她将她所获得的支持用到合适的位置,凭其智慧,定能领导清朝走向更繁荣更富强之路。
可是慈禧太后自己却为权力所迷惑。
出于一己之私,甚至不惜代价地把自己一手扶持的光绪帝从龙椅上推下去。只是因为他的行为会影响到自己的专有权利,她才会解决他。
可是历史并没有饶过谁,慈禧太后已经得到了她该得到的审判。
一直到2008年才把慈禧太后的事全部公之于众。
光绪皇帝之死,亦是大众皆知。
到现在为止,人们还嘲笑她这一生的行为,甚至将其整理成教科书让后人记住那些罪人的劣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