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为什么仅征服朝鲜为属国,而不是将其吞并
公元1636年(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十一月,皇太极亲率大军十二万,以“朝鲜败盟逆命”为由,对其发动军事打击,史称“丙子胡乱”。次年的二月初二日,皇太极整顿兵马凯旋回朝,朝鲜从此脱离大明王朝而成为大清王朝藩属国。
金(清)朝两国因为地理上比邻,政治立场迥异,两国之间恩怨由来已久。此次发难朝鲜之前,在公元1627年(后金天聪元年,明天启七年),刚刚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就曾任命贝勒阿敏为主帅,领兵攻打过朝鲜国,史称“丁卯胡乱”。战争同样以后金胜利而告终,朝鲜国被迫除去使用大明王朝年号(但未同意与明朝完全断交),而与后金成为“兄弟”之国。事实上,朝鲜国并没有真心与后金成为“兄弟”,而是一直与明王朝维持之前的宗属友好关系。在之后的多次金明对峙过程中,给予明王朝帮忙而对后金作梗,从而有了这次“朝鲜败盟逆名”,而再度引火烧身。
通过上文大清(后金)对朝鲜两次发动战争的简述,我们能够从中发现两个问题:
第一, 为什么两次战争都发生在皇太极执政两度变更年号之际,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第二, 为什么战争仅止于征服朝鲜(藩属国)而不将其吞并呢?
想要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就要结合当时的实际背景了。
从老汗努尔哈赤后金汗国的创立直到皇太极统治时期刚刚建立的大清王朝,始终处于东西(南)双边作战的不利局势。西(南)侧威胁主要就是当时的正统大明王朝,东侧的威胁就是这明王朝藩属国朝鲜。当然,这两股威胁势力对于后金而言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与明王朝的对决是事关江山易主,而朝鲜只不过是明王朝的一个“帮手”,是成功路上的一个绊脚石而已。这一点皇太极十分清楚,因此在制定战略目标的时候,明王朝与朝鲜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对待明王朝必须要你死我活,而朝鲜只需要缴扶结合,为我所用即可。
因此,皇太极发动对朝战争是为了解决双边作战的问题,从而能够腾出手来,集中兵力对付明王朝。其实,这只是表面上看而已,更深层地研究战前状况就会发现,对朝鲜的两次战争,目的并非如此单一。
先说第一次战争。皇太极初登汗位之时,后金仍处于“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共同执政的状态。也就是说,此时皇太极并非一个人说了算。原因之一就是皇太极并非老汗努尔哈赤指定的继承人,而是众人的推举上位,尤其是长兄代善的妥协与支持,让皇太极受益匪浅。因此在皇太极上位伊始,后金汗国内部可以说是矛盾重重。皇太极急需要一场大型的对外战争来转移矛盾指向的同时,更需要建功立业来消除部分人对自己继承汗位的顾虑与不满,稳固自己的地位。
再说第二次战争。皇太极虽然得到了元朝传国玉玺并建立了大清王朝,但是这些所谓的“吉兆”并没有影响自然灾害的接踵而至,严重破坏了刚刚建立起来清国的农业生产。这对于军队人数日益增多,并且因不善于农耕而没有多少存粮的新王朝来说,是一件十分棘手的问题。皇太极面对这样的窘境,首先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朝鲜无偿提供补给资料,这是对朝鲜忠诚的最直接的检验。而朝鲜方面并没有打算叛明顺清,拒绝了皇太极的要求。朝鲜这么做,倒不是因为眼下明王朝给予朝鲜的利益更多,而是实在是瞧不起这个蛮夷建立的新王朝。此时朝鲜的不合作以及不合时宜的鄙视,令皇太极以及清国上下不能容忍,于是乎皇太极御驾亲征,狠狠地打了朝鲜一次“屁股”。
那么可能有些朋友会有疑问,为什么皇太极不在第二次进攻朝鲜时直接将其占领,划入自己版图?如此岂不是一劳永逸地解决朝鲜问题?
其实不然,占领朝鲜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拖累甚至是拖垮清王朝,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1. 战争必须要
整个第二次对朝鲜的战争也就是历时三个月左右,而且特地选择在隆冬时节。皇太极特地选择这个苦寒的时节,就是为了避开明军支援的锋芒。倘若要占领朝鲜,相信战斗不可能短期内结束。待到春暖花开,明王朝整顿兵马前来支援,清军极有可能会腹背受敌,这是皇太极万万不想看到的;
2.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后勤补给问题
解决粮食危机与后勤补给是皇太极军队的当务之急,征服朝鲜主要目的就是让朝鲜无偿地给自己军队提供粮草以及提后勤补给的劳动力。因此,皇太极并不打算过度破坏让朝鲜的生产体系,所以只要朝鲜称臣纳贡,并且掳掠50万人口劳动力,就已然完成了皇太极此次对朝鲜发动战争的全部目标;
3. 管理朝鲜需要成本并存在风险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占领朝鲜之后,尤其是前期,势必要派遣有威望之人与精锐部队驻守。如此,一来会削弱其对明朝的军事力量;二来被派遣之人存在着自立为王的风险。当初第一次对朝鲜战争之时,主帅阿敏就有留守朝鲜自立门户的意思,只是迫于形势而放弃,这也成为后来阿敏被清洗的重要罪责之一。这是封建中央集团制度的弊病,皇太极不得不有所顾忌。
基于以上三点分析,我们基本上能够明了,此时的清王朝如果占领朝鲜反而是得不偿失。
正是因为皇太极及时对朝鲜发动战争,迫使朝鲜为其所用,使得刚刚建立的清王朝顺利度过危机,同时更是解除了长期面临的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至此以后,清王朝基本上将明王朝各个外援消亡殆尽。
皇太极作为清王朝的开国之君,过人之处在于他至始至终都有一个大格局。皇太极的最终目标从不会因为过程中出现的“小利益”而搁置或改变。同时他始终都在规划着,如何能够将敌对势力为我所用,将“绊脚石”变为“垫脚石”,朝鲜问题的解决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样一位出众的领导人,绝非他的那些一届莽夫的兄弟们可以肩比的,如果说有,那可能也只有后起之秀多尔衮了。
参考文献:
《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朝鲜王朝仁祖实录》
《异中村同—再论后金(清)与朝鲜的两次战争》 吕娟娟
《皇太极传》 刘小沙/著 团结出版社
《努尔哈赤编年体传记》 高庆仁/著 大连出版社